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賀文萍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沙特煉油設施遭空襲使美伊對抗再升級

2019-09-25
3.jpg
2019年9月14日,位於沙特布蓋格的沙特阿美公司工廠起火後冒出濃煙。

當地時間9月14日凌晨,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兩處主要石油設施遭無人機襲擊。在爆炸和濃煙所引發的“震驚”中,各利益攸關方開始相互指責。雖然也門胡塞武裝很快宣布對此次襲擊負責,但美國及沙特方面均認定伊朗才是此次襲擊的元兇。美國總統特朗普甚至表示,美方確信襲擊系伊朗所為,美軍已經“填彈完畢、鎖定目標”。伊朗自然矢口否認,伊朗總統魯哈尼回應稱,此次襲擊是也門對沙特領導的聯軍多年來轟炸也門行為的對等回應。估計在一片自說自話的相互指責之後,此次襲擊事件的真相大抵會如同此前的敘利亞化武事件、波斯灣油輪襲擊等事件一樣,成為不了了之的“羅生門”。

但與此前油輪被襲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無人機襲擊的不是懸掛某國國旗的油輪,而是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沙特境內的重要石油設施。而且此次襲擊直接造成沙特石油日產量減少570萬桶,幾乎是沙特原油日產量的50%和全球原油日產量的5%。如此前所未有針對石油設施的襲擊,自然立刻導致國際油價的迅速飆升。倫敦布倫特原油期價次日一度上漲20%,最高時漲至每桶71.95美元,成為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原油價格單日最大漲幅。

除了恐慌心理促使的國際油價短期內上漲以外,沙特煉油設施遭空襲事件還將美國與伊朗的對峙進一步推向了戰爭邊緣。自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伊關係就呈斷崖式下跌。特朗普政府把伊朗視為中東地區的最主要安全威脅,採取了拉攏沙特和以色列等地區盟友共同抗擊伊朗的中東地區戰略。為遏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及彈道導彈技術的研發,特朗普政府近年來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試圖以此逼迫伊朗重新簽署滿足以上目的的新伊核協議。“極限施壓”政策包括從金融封鎖、限制石油出口,到派出航母戰鬥群到波斯灣,再到對伊朗最高領袖等領導人實施制裁等等,試圖通過勒緊套在伊朗脖子上的繩索逼伊朗就範。然而,出乎美國意料的是,具有強大抗壓能力的伊朗非但沒有繳械投降,反而從外交、軍事演習以及逐步退出伊核協議等各個方面發起了反制。騎虎難下的特朗普總統不久前辭掉了主張對伊朗動武的“鷹派”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這被一些國際媒體及伊朗認為是美伊對峙戰中伊朗取得的首輪勝利。

然而,正當人們對有可能出現的美伊關係轉機開始抱一絲希望,並且特朗普總統本人也開始喊話伊朗總統魯哈尼,希望與後者在即將召開的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晤時,發生了具有“爆炸性”效應的沙特煉油設施遭空襲事件。與此同時,美伊開始相互指責並且互相發出採取軍事行動的威脅。繼特朗普在推特上發出“美軍已經填彈完畢、鎖定目標”的威脅之後,伊朗軍方高級將領也稱德黑蘭已經為“全面戰爭”做好了準備。在各方磨刀霍霍之時,甚至有加拿大某資本市場公司在其簡報中認為,“沙特煉油設施遭空襲事件可被視為該地區持續冷戰的一個轉折點……襲擊事件使該地區更加接近軍事對抗”。

另外,此次襲擊事件在推升美伊對抗的同時,也會對沙特國內局勢及其也門政策產生一定的影響。據聯合國統計,也門戰爭已經導致至少7290名平民死亡及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也門近80%的人口急需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包括近1000萬人急需食品援助。沙特自2015年3月領導多國聯軍開始對也門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以來,已經在也門戰場上消耗了大量財力和軍力。此次油田設施遇襲事件或許會加大沙特國內反戰並要求從也門撤軍的聲音,並從某種程度上推動沙特外交風格路線的轉型和調整。否則,如特朗普所稱,美軍若此次替沙特“出頭”去教訓伊朗的話,相關費用必須由沙特買單。果真如此的話,沙特則會前腳還未撥出也門戰爭的“泥坑”,後腳又陷入對伊朗戰爭的“沼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