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總統候選人在中國問題上保持沉默

2019-09-09
e.jpg
美國民主黨2020年總統候選人伯尼·桑德斯於2019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中心舉行的集會上發表講話。路透社/露西·尼科爾森

儘管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十分緊張,但迄今為止,美國民主黨2020年的總統候選人對有關北京的看法仍然保持着緘默,他們似乎不願與人分享自己對中美關係的總體構想。不過難題依舊存在:如果當選,各位候選人會如何處理中美之間存在的問題?

由於美國選民的優先關注點是經濟、醫療和教育等國內民生問題,而不是外交政策和全球貿易,因此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通常不會重視國際事務。但今年6月宣布要在2020年競選連任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卻把與中國的貿易戰當作其外交政策議程和競選連任的一大重點。

貿易戰和中美關係的趨緊正在影響美國社會的多個方面,從好萊塢到硅谷、農業,再到科技領域。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內政治之間這種解不開的關係,意味着美國選民無法只關注經濟等國內問題,而不考慮美國的對華政策。鑒於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及其對美國國內的影響,民主黨候選人在2020年大選和總體外交政策規劃方面加大中國權重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他們在對華立場方面為數不多的信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似乎普遍贊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美國必須“對中國強硬”的策略。在6月份舉行的第一次民主黨辯論中,四位候選人表示相信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威脅,其他候選人也表達出對中國的警惕。

比如,馬薩諸塞州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就聲稱,中國已經“武器化”它的經濟。新澤西州參議員科里·布克稱中國政府是“利用美國”的“極權主義政權”。同樣,南本德市市長皮特·布蒂吉格把中國模式稱為“完美的獨裁”。另外,民主黨候選人領跑者、美國前副總統喬治·拜登今年2月曾表示,中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競爭”,但在遭到兩黨的強烈反對之後,他馬上退卻,表示“我們正在同中國競爭”,而且“有必要強硬起來”。

雖然大多數候選人支持特朗普與中國對抗,而不是和解,但他們卻不贊成某些特定的策略。許多人批評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批評他對進口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美國農民和工人的利益。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表示他會用行政命令,來禁止美國公司將工作外包,但不會利用關稅,或簽署貿易協議。同時,前馬里蘭州議員約翰•德萊尼表示,他支持TPP,認為TPP是一種有影響力的機制,讓中國這樣的全球參與者遵守國際規則。

除了貿易,對特朗普政府處理他們所說的中國在新疆西部的拘留營監禁100多萬維吾爾族人,這些候選人也表達了不同意見。拜登、布克、布蒂吉格和前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朱利安·卡斯特羅表示應啟動《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制裁那些管理拘留營的官員,並把修建拘留營和提供相關監控系統的公司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

到目前為止,在民主黨候選人中,布蒂吉格市長的觀點最為深入,他超越具體問題,比較了美國和中國的兩種政治模式。他在首次辯論中指出“投資於美國國內競爭力”的緊迫性,尤其是,當前美國正面臨政治上的分裂和兩極分化,這使中國的專制模式被當作比美國的民主模式更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即便如此,他並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來說明他的方案究竟是什麼,對兩國關係又意味着什麼。

雖然民主黨候選人提出了一些想法,表示他們在某些涉華問題上,會如何有別於特朗普總統來做出回應,但是,並沒有哪個人拿出如何應對中國的完整戰略。在本月舉行第三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之前,候選人(以及媒體)有機會加大外交政策討論的權重,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政策。

聯邦政府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可以行使相當大的權力,而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不僅有可能塑造兩國的未來,也可能塑造世界的未來。因此,對總統候選人來說,清楚地闡明對中美關係的願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在那之前,問題仍然是,如果當選的話,民主黨候選人最終會繼承特朗普總統的政治遺產,還是會全面重新定義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