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會勿在台灣問題上開倒車2017-07-28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眾議院本月14日通過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包括的涉台條款,衝撞、違反一中政策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政府應該很好總結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教訓,盡量減少這個問題對中美整體關係的衝擊和干擾。
- 特朗普總統的朝鮮策略——高壓2017-07-25
樊吉社(Fan Jishe)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將朝鮮問題外包給中國至今從未見效,這次更不可能生效。無疑,中國的合作與協調至關重要,或許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眼下日益升溫的緊張局勢正在令本來完全不可取的空襲選項變得更有可能,除非特朗普能想出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 我們亟需中國政策2017-07-20
阿米塔伊·伊茲歐尼(Amitai Etzioni)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為了說服中國,美國需要作出很多讓步,比如承諾如果朝鮮棄核,美國將撤除部署在韓國的反導彈防禦系統,並承諾不會將駐紮在朝鮮半島的美軍向北調動。然而,毫無耐心、行事衝動的特朗普政府似乎準備相信,中國並不想合作,而是打算用其他方式對付朝鮮。
- 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政策的威脅2017-07-12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伊麗莎白·弗蘭普頓(Elizabeth Frampton) 獨立政策分析師
作為一個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關係的威脅在於,針對過往旨在維護脆弱地區穩定的政策方案,他傾向於採取破壞手段。這種由個性主導的戲碼對美中政策來說意味着該地區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而維護地區穩定曾是各方精心打造的目標。在朝鮮於7月4日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當下,與中國密切合作至關重要。
- 中美關係需要「迎難而上」2017-07-0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呈現積極進展,然而兩國關係仍存在隱憂。下半年中共十九大將舉行,穩定積極的中美關係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特朗普政府也認識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道路需要途經北京」。中美需要相向而行,為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戰略保證」。
- 鋼鐵並非美國國家安全議題2017-07-04
蘇珊·阿里爾·阿倫森(Susan Ariel Aaronson)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跨學科研究員
雖然美國政府常年來一直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鋼鐵業卻持續處於困境。特朗普總統打着維護國家安全的旗號推出了一套新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但他卻繼續無視困擾美國鋼鐵業的真正問題。
- 中國為何從美國轉向歐盟尋求貿易和投資2017-07-0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布魯塞爾與北京新的友好關係源自歐洲與中國日益趨同的經濟利益,以及歐洲與美國日益背離的戰略利益。雖然這一轉變被認為是對特朗普帶來的政策真空的反應,但事實上,布魯塞爾與北京的關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穩步發展,即便是在美中關係遭遇壓力的情況下。
- 中美首次外交安全對話開啟兩國關係未來之門2017-06-30
賈春陽(Jia Chuny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新對話機制是對中美先前高層對話機制的延續和升級,為中美管控分歧、加強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象徵著中美關係未來之門的開啟。
- 中國、全球治理與中美合作2017-06-29
黃延中(Yanzhong Huang)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冷戰結束和中國融入世界經濟所形成的背景引發了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身份認同」的認真反思。雖然力量平衡的轉移、社會化以及危機的出現促使中國參與到全球治理當中,但中美全球治理合作卻未能取得同樣的進展。面對從聯合國體系向全球治理的轉變,中國應當考慮減少對近70年前成立的國際正規機構的關注,轉而關注雙邊和多邊層面上(如G2、G20)的創新機制。
- 擴大合作,縮小分歧——為首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點贊2017-06-29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首輪外交安全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共識的重要舉措,對其他三個內閣級別的對話、7月兩國元首在G20會議期間的會晤以及特朗普總統今年晚些時候的訪華具有重要意義。
- 中美關係定位的艱難取捨2017-06-23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既不應該成為對手,也不可能成為盟友。其實,中美之間已表現出某種形式的夥伴特徵。結伴同行,惠及雙方,應當成為中美有效合作的形式和路徑。
- 「想哭」勒索攻擊對中美網絡安全合作的啟示2017-06-2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想哭」勒索攻擊事件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寶貴的啟示,澄清了一些國際互聯網合作的迷思。這些啟示也將給中美網絡安全合作帶來幫助。
- 習近平的馬可·波羅戰略2017-06-20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美國應當歡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如前美國貿易代表和前世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所說,如果一個崛起的中國有助於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美國就應當鼓勵中國成為一個「利益攸關方」。並且,美國公司將有各種機會從「一帶一路」投資中獲益。
- 普京的大棋局2017-06-20
布拉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 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正當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就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競選團隊涉嫌通俄事件進行調查之時,美國主導的對俄制裁正在製造出一個更加獨斷、決意抗衡美國勢力的俄羅斯,同時迫使其轉向中國。
- 美國南海政策是否已經成形?2017-06-19
張舒(Zhang Shu)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從近期南海最新動向看,美國新政府南海政策正日趨成形。但南海問題不再是特朗普政府優先議題,「自由航行計劃」不會是美國南海政策或者亞太戰略的全部內容,中美關係仍在穩定發展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