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不會真想打仗2021-10-28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頭條新聞總是喜歡暗示說,中美之間的對抗已迫在眉睫。但細究兩國的經濟關係和實際貿易狀況就會發現,對於雙方來說,挑起衝突顯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為何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2021-10-22
董春嶺(Dong Chunl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競爭」這一口號不僅體現不了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的客觀現實,沒有推動兩國關係積極發展的意味,無法給中美關係的未來定性,同時也會給拜登政府重新思考對華戰略帶來困難。
- VIE架構模式下的中美監管博弈2021-10-2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VIE架構的先天缺陷成為美國有意針對中國的籌碼,中國應化被動為主動,明確VIE架構合法性,加強監管與司法協調,擴大互聯網、電信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從根本上杜絕監管套利。
充分認識美國對華戰略的「新兩面性」2021-10-19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執行所長
美國對華戰略「兩面性」的新特徵主要體現為在沒有放鬆對華遏制打壓的情況下,對「危機管控」給予前所未有的戰略關注。這源於美方對中美實力對比發展態勢的深層焦慮,是它試圖單方面為中美競爭設置框架的深層圖謀。
中國夢遊症2021-10-18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如果中美關係是一副撲克牌,美國人就該意識到自己抓的是一手好牌,不必因為恐懼或相信美國的衰落而唯唯諾諾。但即使有一手好牌,如果打得不好也會輸掉。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新工具2021-09-30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工具,而應成為中美協調合作的新平台。
管理中美競合需要三層外交架構2021-09-30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中美元首通話釋放了穩定彼此關係的重要信號。但若無意改變不斷加深敵意的行為方式,將不僅不能重建互信,反會催生更尖銳的對立情緒。中美雙方需要充分利用已有渠道調整布局,爭取實現彼此外交在「三層架構」上同步協調運行。
孟晚舟回歸或可緩解全球數字地緣博弈僵局2021-09-29
魯傳穎(Lu Chuanyi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孟晚舟的回歸應是拜登政府對特朗普政府推動的「科技冷戰」的修正,可被視為中美兩國向國內及國際社會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博弈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和。
關注中產階級2021-09-17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中美兩國在促進中產階級發展方面所擁有的共同利益,應該成為當前雙邊關係的重要推動力。
拜登政府將南太視為中美「競技場」意欲何為?2021-09-15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拜登政府將南太平洋視為「競技場」,折射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該地區影響力面臨現實危機。但「競技場」論調還是沒有跳出零和博弈思維,其出發點是美國利益,而非島國需求。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困局2021-09-15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調整的困境,與當下美國內政有直接關係,但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基本方針與國際關係發展大趨勢是相違背的。
美國新冠溯源調查無助於防範下次疫情2021-09-06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情報機構介入新冠溯源調查從一開始就是純政治化的舉動,它將嚴重干擾全球防範下一次疫情的努力。
中美並非註定一戰2021-08-26
查爾斯·克魯拉克(Charles C. Krulak) 退役四星上將、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
亞歷克斯·弗里德曼(Alex Friedman) 比爾·蓋茨基金會前首席財務官
由於越來越多評論人士警告中美之間將發生軍事衝突,人們很容易以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儘管歷史表明崛起的大國往往會與守成大國發生衝突,但也有重要的例外,而且有必要考慮當前的獨特環境。
舊式思維主導拜登印太戰略2021-08-24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執行所長
拜登政府當前的印太戰略思維雖然對準大國競爭,但並無太多戰略創新,而結構性問題仍然對其構成長期制約。
美國國會主導涉台政策阻礙中美關係重啟2021-08-24
周文星(ZHOU Wenxing)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任助理研究員
美國國會以空前活躍的姿態介入涉台政策,根本原因在於延續了數十年的中美戰略合作關係轉向了戰略競爭甚至對抗。國會主導涉台政策束縛了拜登總統的手腳,使之難以與中國重啟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