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對華政策仍未走出困境2022-07-21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所研究員,法學博士
拜登政府不僅在扭轉對華政治生態、輿論環境上無所作為,在糾正特朗普對華「惡政」方面也乏善可陳。拜登政府改善對華政策的窗口期正在快速消失。
對中美關係的三點希望:恢復交往、避免戰爭、發展經貿關係2022-07-14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
感謝“世界和平論壇”的邀請。我在這個時候想提出三點希望:第一點,要恢復和增進正常外交往來。過去兩年半以上的時間裡,中美之間正常的往來幾乎中斷了,但是……
- 正常或反常:加速空耗的美國2022-07-14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以美國的自身條件,與其他國家開展良性競爭得到的長期利好將遠大於惡性打壓帶來的短期收益。美國的做法正在破壞自身長期發展潛力,也不利於全球共同發展、均衡發展。
中美網絡安全的核心問題2022-07-08
魯傳穎(Lu Chuanyi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中美若要徹底減少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對抗,就一定要在戰略層面達成共識。當前,雙方應設立有限目標,提升對話專業性,保持日常交流,提升信心和信任。
中美博弈催化中國周邊外交變局2022-06-30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論壇專家
在美國持續推進「印太戰略」的背景下,中國的周邊外交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需要從更加宏闊、長遠的視角加以審視,更加精巧地把控中美博弈與周邊外交這兩者之間的互動,更加深入地體認周邊國家的焦慮、關切和需求。
- 俄烏衝突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2022-06-19
黃靖(Huang Jing)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
俄烏衝突的爆發使中國面臨兩難,中國堅持以「和平解決」為目的的「有原則的中立」。中美雙方最嚴峻的挑戰都來自國內。美國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是阻礙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香格里拉會晤突顯中美軍事交流重大意義2022-06-1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中美防長在兩年多的間隔之後再次面對面溝通,有助於穩定兩國和地區國家對國際形勢發展的良性預期。中美軍事關係對於避免衝突的托底作用縱然關鍵,但其發展上限仍然取決於兩國的政治互信。
- 從布林肯演講看美國對華政策之變2022-06-02
董春嶺(Dong Chunl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布林肯的演講標誌着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定型。形成新冷戰的基本要素均不同程度地體現在這篇演講中。
-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框架的演化與特點2022-06-02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更注重基礎性、持久性、系統性和危機管控,雖然與特朗普政府相比顯得更加理性溫和,但其政策實踐與政策宣示之間的矛盾與差距也更為突出。
- 美中兩國必須抵禦戰爭風險2022-06-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同中國若發生戰事,對雙方都將是毀滅性的。兩國政府必須一起努力,尋找共同點,解決出現的問題,包括與台灣的緊張關係,防止戰爭發生。
解讀拜登訪亞2022-05-31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拜登訪亞的要點有三條。第一,分別拉攏韓日兩國。第二,給印太戰略增溫。第三,擇機再度宣示美軍將「介入」對台灣的保衛。
從美國-東盟峰會看中美競爭共存之道2022-05-31
聶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峰會提供的一個重要啟示是,重經濟競爭、輕意識形態、有限度的軍事安全競爭有望成為未來中美在競爭中共存的一種模式。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出台2022-05-31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上周發表了有關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演講。雖然他列出了一長串中美政策問題,但政府現在必須積極制定一項綜合戰略,以應對北京方面持續不斷的挑戰。
對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的幾點看法2022-05-2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布林肯演講凸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新兩面性」。中美長期博弈的前景取決於兩國誰能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