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印度與全球均勢

2023-07-13
Nye.jpg

印度總理莫迪6月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拜登,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反華聯盟在不斷形成。但這樣的看法實則有些過度緊張。印度外長蘇傑生明確表示:即使在“亦敵亦友”的多極世界裡,仍有可能維持長期夥伴關係,但建立正式聯盟是不可能的。

擺脫殖民統治後,印度對聯盟關係的不信任由來已久。但是,它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中國,至少可追溯到1962 年兩國爆發喜馬拉雅邊境戰爭的時候。吉米·卡特政府執政期間,我被派往印度,鼓勵時任印度總理莫拉爾吉·德賽支持在南亞建立無核武器區,以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日益激烈的核競賽失控。當時,印度東道主告訴我,他們不想和南亞的巴基斯坦進行比較,而是希望和東亞的中國進行比較。

2001 年 “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和印度開始了長達 20 年的年度“二軌”會談,會談對象是仍與政府官員保持密切聯繫的退休外交官(例如,美國代表團成員包括亨利·基辛格和理乍得·霍爾布魯克等。)印度與會者和美國同僚一樣,都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基地組織及其他極端主義構成的威脅表示擔憂,但明確反對美國人將印度和巴基斯坦“用連字符連起來”。

印度人也擔心中國,但他們希望表面上保持良好的關係以及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其經濟增長速度遠高於印度。按市場匯率計算,本世紀初的時候,中國佔世界GDP的3.6% ,但印度直到20年代才達到這一水平。

21世紀初,隨着中國的增速超越印度,二軌會談中的印度人不僅擔心中國支持巴基斯坦,還擔心它在更廣泛的範圍內不斷增強全球實力。一位印度戰略家表示,“我們已經決定,我們不喜歡中國,更不喜歡你們”。2020 年,喜馬拉雅邊境爭議地區發生小規模衝突,造成 20 名印度士兵死亡。

此後,印美同盟關係大大加強。十年前,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外交官之間的“四邊安全對話”(Quad)作用被淡化,現在它們則獲得大肆宣傳,並在政府首腦層面上舉行。此外,現在印度與美國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的數量遠遠超過它和任何其他國家的。

但這種安排與聯盟關係相差甚遠。印度仍然從俄羅斯進口一半以上的武器,是受制裁的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還有中國),並且經常在聯合國投票反對美國。事實上,印度仍然拒絕譴責俄羅斯 2022 年入侵烏克蘭,就像沒有譴責蘇聯 1979 年入侵阿富汗一樣。儘管印度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它並沒有捍衛民主國家烏克蘭。它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獲得武器和石油的渠道,並避免將俄羅斯進一步推向中國的懷抱。

儘管拜登邀請莫迪參加他主持的兩次民主峰會,但不少西方和印度批評者譴責莫迪錯誤地轉向印度教民族主義。最近美印兩個最大民主國家發佈“共同價值觀”的聲明,可能聽起來不錯,但兩國也沒有結盟。印美關係的關鍵,是實現與中國的力量平衡以及印度在印中關係里的地位。

在這方面,印度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今年早些時候,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增至14億後,中國的人口數量一直在下降,勞動力數量也達到頂峰。此外,印度經濟今年有望增長 6% ,這要快於中國,並使其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如果繼續按照這個速度發展,本世紀中葉時,其經濟規模可能與歐元區相當。

憑藉龐大的人口、核武器、龐大的軍隊、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強大的精英教育、創業氛圍,以及大量擁有影響力的僑民,印度仍將是全球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但我們不應該得意忘形。僅靠印度無法制衡發展領先的中國。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印度的五倍左右,而貧困在印度仍然普遍存在。印度9億勞動年齡人口中,只有大約一半處於勞動力隊伍,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是文盲。為了使印度不斷增長的人口成為經濟資產,而不是潛在負債,必須對其人口進行培訓。儘管中國的勞動力數量已經達到頂峰,但他們擁有較高的平均教育水平。

印度選擇性地在關鍵戰略領域進行貿易脫鉤,但仍然不想放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參加“四邊安全對話”的同時,它還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的定期會議。它不再談論不結盟,也對存在限制的聯盟關係不感興趣。按照均勢政治的基本邏輯,印度和美國似乎命中注定不是聯姻,而是長期夥伴關係——只要兩國仍然對中國存在戒心,這種夥伴關係就可能一直持續。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India and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