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係在熱帶巴厘島解凍?2022-12-30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中國政策研究項目主任
2022年的中美關係:圍繞危機的博弈與平衡2022-12-22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既對華全方位遏壓又避免危機失控的做法,構成了新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的新兩面性,它可能將主導相當長時期內的美國對華戰略思路。高層戰略引領成為2022年中美關係保持正確航向的關鍵保障。
芯片戰爭:美國的產業政策2022-12-20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半導體的影響尚不明確。中國必須迅速尋找進入這一關鍵供應鏈的新途徑。
拜登對華關係:細節決定成敗2022-12-20
黃裕舜(Brian Wong) 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羅德學者,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拜登總統執政以來,他和習主席進行了首次面對面會晤,雙方也提出了友善的提議。但是,如果希望在拜登的首個任期內緩和美中競爭,仍然任重而道遠。
東盟選擇避開中美競爭2022-12-19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東盟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採取微妙的平衡行動,最近舉行的東盟峰會體現出其中的複雜性,因為該組織試圖避免不必要的緊張。
- 中美海上利益對比及分歧管控2022-11-25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陸地大國,當前正處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起步階段。而美國是一個傳統的海洋國家,迄今維持着海洋霸主地位和對全球海洋秩序的主導優勢。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政治體制導致中美兩國的海上利益存在諸多分歧。
- 超越地緣政治,尋求共同發展2022-11-25
傅瑩(Fu Ying)
這是東盟的高光時刻,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召開,東盟將向世界展示其團結本地區的強大意願和能力,為疫後復蘇提供新動能。
- 改善中美關係的機會窗口出現2022-11-24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中共二十大成功召開,美國中期選舉結果也基本明朗。中美關係正迎來難得的機會窗口。
-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再起航的機遇與挑戰2022-11-23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現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此次巴厘島峰會標誌着中美關係經過十年試錯,重新回到共同探索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正道。當然,這次再啟航將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中美需共同應對全球「危機時刻」2022-11-22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論壇專家
全球「危機時刻」為中美緩和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窗口」,但關鍵在於,雙方需要更加重視如何妥善處理影響兩國關係的內政因素。
- 首腦會晤為中美關係定向把舵2022-11-17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11月14日下午,習近平主席與美國拜登總統在20國峰會期間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晤。這是拜登就任總統以後兩國首腦的首次會晤。
- 德國式戰略自主與中歐關係中的美國因素2022-11-11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現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作為美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德國將在堅持同盟的基礎上以低調務實的方式為自己也為歐洲摸索戰略自主之路,而對華關係將是一個重要試金石。
- 美國對華政策轉型基本完成2022-11-11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充分披露了美國對華政策的目的、措施、路徑和時間表。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聚焦「中國挑戰」2022-10-17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論壇專家
近日,拜登政府發佈了姍姍來遲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俄烏衝突的發生使拜登政府對這份報告的最初版本進行了大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