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從「護欄」到「邊界」:探求中美相處之道

2024-02-01
韓立群.jpg

這幾年,中美關係徘徊在建交後的低谷,雙方都在想辦法、提思路,推動雙邊關係止跌回升。2021年7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訪問中國,在天津提出要給中美關係加裝“護欄”,以防止和避免衝突。該提法初看似有一定合理性,雙方也就此展開了討論。但沒想到的是,美國繼續在台灣、南海、人權、經貿、投資等領域做出一系列不利於中美關係的事,沒等中方做什麼,美方自己就把護欄踢得七零八落。事實說明,美國建護欄的目的不是護住雙方,而是只攔中國。這種居高臨下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的。

中方在之後多次表示,三個聯合公報、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才是穩定中美關係最重要的“護欄”。要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不是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權設施,而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先把基本問題搞清楚。事實上,美方也逐漸意識到這一提法從理念到實踐上的種種缺陷。之後,美方又形成一些新概念,比如接受歐洲提出的“去風險”,然而都沒有跳出居高臨下、零和博弈的舊思路,其效果很難盡如人意。但是,穩定雙邊關係的任務依然很重、很緊迫。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拜登也說美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還必須坐下來持續接觸,不斷探尋相處之道。

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抓住雙方元首和工作層在溝通中閃現的智慧火花。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曼谷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會晤。王毅指出,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藉此遏制打壓他國的發展。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這裡雖然提的是國家安全的邊界,但也讓人眼前一亮,不妨將之拓展為指導中美相處的一條“道”,應用到更大範圍。

一個時期以來,美國搞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限制雙方經貿、人文、投資等方面交流,是中美關係下滑的主要指征,正在從根本上侵蝕中美關係的基本盤。當前,美國國內還有繼續收緊相關方面限制的衝動,一些限制性做法在等待立法,另外一些更加惡劣的想法正在試探,可能不久就要付諸實施。如果不及時踩住剎車,維繫中美關係的基本盤還要進一步受損。而踩剎車的一個辦法,就是設定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邊界,不要再繼續擴大限制範圍,從而護住基本盤。

護欄是物理性的,避免的是硬性碰撞、即時衝突,不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性。碰撞過於激烈時,可能衝破護欄。由於價值觀不同,護欄對雙方的心理和決策影響也不同。而邊界是原則性的,既有行為邊界,也有意識邊界,是對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的具體化。邊界的作用不是在衝撞發生時通過外交“設施”攔住它,而是從根本上扭轉認識,在沒有發生衝突前進行預防。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與尼克松總統、周恩來總理與基辛格國務卿的會晤,首先從世界觀、認識論和天下大勢的高度,給處理中美關係定基調、劃邊界。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已經有過多次會晤,開場所談主要內容,也都是中美關係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則、基本邊界,是中美關係的世界觀、方法論,我們要善於從中尋找靈感。

邊界也是底線和價值觀,認識上的邊界比物理上的護欄更加牢固。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關鍵利益等問題上,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一貫嚴格遵守國際法,不僅對美國,對任何國家都有邊界,美國也必須從根本上、認識上主動對自身行為進行限制。換句話說,美國的行為不能是沒有邊界的。比如,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如果建立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護欄,美國的行為就必須處在不干涉別國內政的邊界之內、處在不分裂中國的底線之上,這比任何強設的護欄都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