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維也納會晤釋放四個「積極信號」2023-05-16
董春嶺(Dong Chunl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雙方就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會晤進一步明確「中美將持續利用這一戰略溝通渠道」,從而為之後的中美關係管控創造了條件。
- 尹錫悅訪美的意義2023-05-04
李寧(Li Ni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中心研究員
此次美韓首腦會面是在半島緊張局勢日益嚴峻和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進行的,其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後韓國的方向,也將對中韓關係、中美關係、地區局勢等產生相當的影響。
- 馬克龍訪華與歐洲主動追隨美國戰略的怪圈2023-05-04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歐洲對美國不滿,因而滋生自主動力,但很快又選擇以美國邏輯說服自己,進而走上主動戰略追隨之路。
- 歐洲對跨大西洋同盟關係的再認識2023-04-2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拜登用同盟關係綁架盟國、損害歐洲利益的做法,促使歐洲對跨大西洋同盟關係進行反思。但歐洲實現戰略自主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認識美國對華意識形態競爭的三個視角2023-04-26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沒有搞意識形態競爭、對抗的動機,有的只是在面對美國全方位極限施壓之下維護本國意識形態安全的應變之舉。所謂對華意識形態競爭根本就是美國人為建構的一種情境。
- 中美應如何緩和緊張防止衝突與戰爭2023-04-12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美儘早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並同時開啟關係緩和的進程是可能的,值得雙方為之努力。
- 美國國會令中美經貿關係更趨緊張2023-03-21
馬雪(Ma Xue)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美國國會正日益成為中美競爭的「操盤手」,但經濟問題政治化,加之國會議員缺乏專業經濟技術官員的經驗,其政策在實際運行中對美國企業難言真正有益,也令本已脆弱的中美經貿關係再承壓。
- 解讀美國情報界年度威脅評估2023-03-21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美國試圖以打壓對手來解決其「不安全感」,反倒是製造了更多矛盾、催生了更大的不安全來源,也使得解決全球性威脅的國際合作受阻,戰略目標與手段的錯位可謂相當離譜。
- 開放的中國不希望與美國「脫鉤」2023-03-16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3月13日,中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兩會」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談到了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以及「脫鉤」論對相互依存的中美關係將構成巨大傷害。
- 打壓中國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2023-03-14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走出疫情的中國今年將重啟高質量高速度的發展。美國的逆全球化舉措既難撼動中國經濟,也難破壞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關係。
- 美國尋求供應鏈「去中國化」幾乎不可能實現2023-03-08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對美國具有相當程度的技術依賴性,而美國對中國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市場依賴性,這種相互依賴性正變得越來越脆弱。但美國實施「供應鏈遏華」戰略並尋求供應鏈「去中國化」幾乎不可能實現。
- 美國「印太戰略」推進效果評估2023-03-08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印太戰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制衡中國發展戰略與進程的功能,但其定位存在嚴重缺陷。
- 中美競爭背景下,日本防衛建設對東盟的影響2023-03-06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日本尋求進一步發展與東盟國家和鄰國的夥伴關係,以在美中緊張局勢的背景下重新評估其全球地位。
- 為美中合作尋找真正的中立區2023-03-03
黃裕舜(Brian Wong) 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羅德學者,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將持續下去,直到雙方達成共識——這可能以書面形式開始,雙方選派代表就關鍵問題在某些地點展開對話。
- 中美應當推進人工智能合作而非競爭2023-03-04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趙宇琪(Zhao Yuqi)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結合中美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頂層設計,兩國下一階段可以在倫理與安全治理、監管原則與共同標準、人才培養與交流三個領域探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