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美韓同盟北約化及對東北亞安全的衝擊

2023-05-17

4月底,尹錫悅作為12年來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首位韓國總統與拜登總統會談。此訪最引人關注的是以強化“延伸威懾”為基礎的《華盛頓宣言》。美韓將建立新的核磋商小組討論核與戰略規劃,提高聯合軍演中的核威懾,美國派遣核潛艇到訪韓國。韓國總統表示,這將讓韓國對朝鮮的核威脅擔憂減輕。

儘管與北約核共享不同(美國沒有在韓國部署核武計劃),但韓國參與美國核威懾決策過程似乎意味着美韓同盟正朝着准北約化的趨勢演進。與此同時,雙方領導人發表的紀念美韓同盟70周年聯合公報將同盟定位為印太地區和平繁榮的基石,對台海等問題也有言及。韓國還承諾主辦第三屆民主峰會。美韓同盟似乎從原來聚焦朝鮮半島,開始朝着與地區安全熱點相聯繫的集體防衛這一北約安全思維方向轉變。

然而,延伸核威懾的強化不但不能讓韓國更加安全,相反會讓東北亞地區緊張進一步升級,造成大家都不安全的後果。韓國要求美國強化延伸核威懾的主要理由,是它懷疑隨着朝鮮的核導能力空前提升,具有了打擊美國本土能力,美國的核保護傘是否還管用。為此,韓國國內也有發展自主核力量的聲音。為了讓美國的延伸核威懾可靠,需要美國從兩個方面展現出保護韓國的決心:一是展示核打擊能力,二是讓韓國參與核決策過程。

從表面上看,此次峰會上美國滿足了韓國的要求,但實質上美韓核關係沒有變化。美國派遣可以搭載核武器的核潛艇訪問韓國,似乎在展示核威懾能力和決心,然而核動力潛艇的優勢在於隱蔽性和遠程打擊,到訪朝鮮半島從軍事上說沒有太多意義,更多是一種政治信號,而在朝鮮看來,核潛艇的頻繁到來是挑釁性行為。另一方面,美國核武器的使用決策最終繫於總統,這種高度集權性決定了其核自主權不允許被盟友分化,因為這會極大削弱美國用核武器作為外交工具的有效性。儘管美國承諾加強情報共享和磋商頻度,但很難想像美國會真正願意犧牲核問題上的主動權和自主性。而美韓以增強核威懾為目的的軍事演習、沙盤演練等,則會進一步激化地區緊張。

此外,雖然韓國開始出現認同北約式安全觀的趨勢,美韓同盟的地區化似乎滿足了韓國在外交上的大國夢,然而,綁上戰車意味着外交空間的縮小而不是擴大。

如果說此次峰會韓國最大的期待是獲得延伸威懾的強化,那麼美國要的則是韓國在國際政治上的明確站隊。首先體現在烏克蘭危機上,美國希望韓國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援,這將意味着美國的東亞主要盟友要在其全球同盟網絡中展現認知的高度趨同,即歐亞安全相聯。儘管韓國沒有對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援,但從聯合公報看,韓俄關係的空間已經被極大限制。同時,韓國有關台海問題和朝鮮半島一樣,都屬於全球性問題的說法,則符合美國在本地區建立“一體化威懾力”的需要。近期日韓關係迅速升溫,理由也是要應對本地區多重安全挑戰。美日韓三邊准同盟的聲音也在增強。這些,都會對中韓關係構成極大衝擊。

韓國的變化讓美國稱讚其為全球性的全面戰略同盟夥伴,G7廣島峰會也邀請韓國總統參加,這些似乎與尹錫悅總統使韓國成為國際社會“支點國家”的願景契合。然而,如果韓國無法與中俄這兩個最大的鄰國、特別是與中國這個最大的經濟夥伴建立互信,那麼這些願景將是虛幻的。

美韓強化延伸核威懾以及美韓同盟範圍的地區化趨勢,本質上都是北約安全思維開始在本地區擴散的表現。對中國來說,這將是改變東北亞地區安全架構現狀的行為,會導致本地區安全秩序進一步失衡,因此,需要堅決抵制集體防禦有效論這一北約式安全思維的蔓延。與此同時,加快包括東北亞在內的新一輪東亞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以溶解軍事威懾一體化的傾向,也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