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蘇劉強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中美「再接觸」為何至關重要

2023-06-21
sun-chenghao.jpg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9日結束對華訪問。這是美國國務卿近5年首次訪華,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展至關重要,也是中美“再接觸”的一個縮影。

此次訪問有助於推動新一輪中美高層互動,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推進對話交流合作。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中美財金、氣候團隊將進行接觸,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氣候特使克里等美方高官或將開啟訪華行程。秦剛國務委員兼外長也將在今年適當時機訪問美國。雙方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外界普遍認為,此次訪問成果達到預期,將為今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美元首再次會晤鋪平道路。

中美恢復高層接觸勢在必行。一方面,這符合兩國共同願望與利益。雙方都希望緩解兩國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穩定不斷惡化的關係。秦剛外長表示,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呼籲雙方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重回正軌。美方也對兩國關係持續緊張深感憂慮,擔心對華競爭演變成軍事衝突,迫切希望恢復中美高層接觸來管控兩國競爭、防止競爭失控。同時,維護雙邊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解決地區安全問題與全球性挑戰等諸多共同利益,也需要兩國再次接觸與共同合作。

另一方面,這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美關係早已超越雙邊範疇而具有全球性的意義,中美一旦走向對抗乃至衝突對世界都意味着災難,不符合各國利益。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不願“脫鉤斷鏈”,更不願兩國對抗衝突,普遍希望中美能妥善處理分歧、管控競爭、和平共處。

當然,相對建交後的中美“接觸”,當前中美“再接觸”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點。過去雙方主動尋求“接觸”與合作,而當前雙方的“再接觸”不僅僅是“無人飛艇事件”後的再次接觸,其內涵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接觸”以兩國積極擴大合作為基調,當前的“再接觸”則更多側重對兩國關係重新校準。尤其是,對於美方當前尋求在“大國競爭”框架下的對華合作,中方更多根據自身利益需要開展對等互惠往來,而非單方面配合美方的合作要求。

中方並不認同美方提出的所謂“大國競爭”,但也不會放棄對自身有利的接觸機會。面對美方對華競爭打壓,中方一方面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抵制美國的錯誤對華政策,另一方面也會採取理性務實態度,積極推動探索中美正確相處之道,在雙邊經貿、人文交流、氣候變化、地區熱點等問題上與美方開展必要對話合作。

中美這種“再接觸”範式的逐步成型基於兩重現實因素。一是中美實力日趨接近。隨着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向上,中美經濟總量差距不斷縮小,中國全球影響力日益上升,中美實力對比更趨均衡。二是中美共同利益制約。儘管美方日益強調對華競爭和對抗,但雙方在雙邊經貿與安全、地區及全球挑戰等問題上依然存在廣泛而重大的共同利益,迫使美方在實施對華戰略競爭時也不得不開展接觸與合作。

通過布林肯訪華,可以展望未來中美下一階段“再接觸”的主要方向和路徑。從戰略層面看,此次訪問的一項重要成果是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中方重申中美關係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雙方此次關於尊重對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表述較之前承諾更進一步,中美關係指導原則或戰略性框架的底線更趨明晰。

從各項議題看,中美雙方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以便延續當前的勢頭。例如,在芬太尼問題上,美國方面從奧巴馬政府開始就非常關注這個議題,然而,美國不僅尚未取消對中方相關科研機構的制裁,卻又提出要和中方磋商涉及芬太尼前體和供應鏈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仍然需要就這個議題開展更多深入交流,美國也應當儘快通過取消無理制裁來實質性推動問題的解決。

在經貿議題上,拜登政府雖然沒有完全延續特朗普的政策,但也沒有徹底逆轉。此外,拜登政府把對華經貿打壓聚焦到技術議題上,指望拜登政府扭轉現有政策恐怕不切實際,但經貿和技術競爭的界限在哪裡,這個是值得討論的問題。雙方可以考慮在技術相關的領域建立相應的對話機制或工作組,交流彼此關切。儘管這可能會要求雙方更多部門進入到對話流程,增加一定的複雜性,但也會因此增加兩國多部門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有利於推動官方層面的互相了解。

總而言之,如果拜登政府有意通過真誠的接觸推動中美關係的緩和,中國方面也會對此抱有善意。只不過,留給拜登政府的機遇窗口不會太大,美國國內即將迎來總統大選季,屆時中國議題或將成為共和黨競選人批評攻擊拜登政府的抓手之一,美國的對華政策將很有可能與美國國內政治深度糾纏。如果今年年內拜登政府無法在對華政策上重返正軌,繼續實施對華極限競爭,恐怕2023年將繼續成為“失去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