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舊金山會晤後的中美關係:機遇和挑戰

2023-11-27
孫成昊.jpg

前不久結束的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取得豐碩成果,不僅對改善雙邊關係具有重要意義,也回應了世界的重大關切,為當前動蕩的世界秩序注入穩定性。這次會晤的重點為恢復溝通渠道、擴大對話、管控風險,為緩和雙邊關係釋放了積極信號。

這次會晤的成果都是務實且可取的。中美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軍事安全等領域達成20多項共識,為兩國後續進一步合作鋪平道路,尤其是雙方就應對氣候變化、打擊芬太尼、恢復軍事溝通、推動人工智能合作等問題取得了一些具體、切實的進展。

這些成果的達成有利於中美建立有效機制,管控雙邊競爭和軍事升級的風險,並為全球治理做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貢獻。這些重要共識說明,中美有着廣泛的共同利益,絕不能簡單地用“戰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而且當前的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中美也不應辜負全球各國的期待,應當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需要看到的是,中美之間仍然存在分歧和矛盾,美國對華政策可能面臨調整的機遇窗口,戰略卻難以出現根本性轉變。通過這次元首峰會,可以明顯感到兩國對所謂大國競爭的不同理解。儘管美國強調不願讓兩國競爭走向對抗和衝突,但始終是通過一種負面視角看問題,不願承認自己採取了錯誤的對華定位和對華戰略。中國則與此不同,認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也無法解決中美和世界面臨的挑戰。美國需要更加清楚地理解中美關係的本質,應當更加努力拓展中美的合作關係,而不是一步步落入大國競爭的陷阱。

更迫在眉睫的挑戰在於,隨着美國大選年到來,美國的兩黨政治將為中美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尤其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兩黨政客將更激進地炒作中美關係議題,展現對華強硬以獲取政治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已在精心設計政治信息,力圖證明拜登政府對華戰略存在缺陷。拜登及民主黨政客面對競爭對手對其“對華軟弱”的批評,也難以放棄對華強硬的舉措。

從更長遠的視角看,無論哪一個黨派的候選人贏得2024年大選,中美關係都面臨挑戰。從民主黨看,拜登上任以來,一方面聚焦投資國內,加大與中國在經濟、芯片、關鍵礦產等領域展開競爭,試圖獲取優勢,鞏固自身領導地位,阻礙中國快速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仍然希望框定有限的合作議題,在氣候、芬太尼等領域對華“接觸”。若民主黨繼續執政,上述政策的基本走向不會改變,但邏輯與體系將更加精密。特別是此前其被烏克蘭危機與巴以衝突影響而未能構築的“民主聯盟”有望被民主黨細化和完善,大大增加第三方選邊站隊的壓力。

當前拜登政府雖然內部之間仍存在具體執行政策層面的爭議,但就對華制裁的基調和重點並無核心分歧,僅有程度與手段間的觀念差異。若共和黨人成功當選美國總統,相較於民主黨延續對華政策、完善政策框架,其對華競爭將出現更多新變化。

一是提升投資自身的同時強化對中國威脅的渲染,結合美國內部困境與中國展開競爭。例如限制中國學生在美國的數量、炒作中國企業在美國的負面影響力等議題。二是以強硬態度與拜登政府所謂“軟弱”形象作區隔,對華增設新的風險競爭點。新政府可能在人工智能、軍用科技甚至金融合作、投資建廠等領域構建更多壁壘,或將出現以極端對華政策提議來安撫內部右翼保守人士的情況,為中美關係帶來更多衝擊。三是中美之間溝通渠道可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就當前共和黨候選人的政策主張而言,尚未有人提出拓寬中美磋商交流深度與廣度的具體政策提議,但在地方層面仍有州長等持較為中立態度。這意味着中美合作在聯邦層面可能遭遇更大阻力,交流溝通的積極力量或將更多下沉至地方。

面對上述種種挑戰,中美更應繼續保持溝通、深化合作,發揮元首會晤的戰略引領作用,延續元首會晤創造的良好勢頭。雙方應當保持各層級溝通渠道暢通,通過機制化措施管控分歧,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向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雙方還應深刻理解和堅持合作共贏是中美關係應有的底色,深化當前達成的各領域合作,並就更多議題探索合作前景,並努力開展和開拓友好城市活動、學者互訪、青少年互動等民間及地方層面的人文交流,為中美關係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