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從耶倫訪華看未來中美「菜單式合作」

2023-07-22

這幾年,中美關係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特別是今年年初“氣球事件”以來,中美關係再掀波瀾,應對所謂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成為近期美國國內政治高度關注的議題。不過近一時期,隨着中美高層對話重啟,國際社會對兩國關係回暖的期待有所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拜登在G7峰會前夕曾向媒體表示,他預計中美關係即將“解凍”。隨着美國兩黨債務上限談判“拉鋸戰”結束並最終簽署法案,以及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之幕拉開,拜登開始為修復惡化的中美關係做出努力。近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財長耶倫,以及美國氣候變化特使克里等重量級人物接連訪華,釋放了希望與中國重新恢復對話通道的信號。而中方也積極鼓勵中美開展對話交流,希望中美通過重新建立溝通對話機制而不至於讓中美關係繼續“脫軌”。

然而,美方不能一方面口口聲聲尋求合作,另一方面又變本加厲地對華遏制和打壓。中國從來不反對競爭,反而歡迎公平的競爭,而當下美國對華科技遏制已經從單個公司層面涵蓋到整個產業鏈。為了向中國施壓,拜登政府組建多邊出口管制聯盟,在價值觀統一戰線、科技主導權以及多邊經貿規則鎖定問題上形成對華貿易新武器。為確保在少數關鍵技術領域的優勢地位,美國還聯合歐洲建立跨大西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C),構建印太經濟框架,組建“去中國化”的供應鏈聯盟和技術聯盟,在基礎研發、人才交流、技術標準、供應鏈彈性與規範制定以及其他關鍵技術政策方面進行全面協調。凡此種種,本質上早已超出國家之間正常的競爭範圍。

這些年,中美關係受到了極大幹擾,然而中美關係貿易規模依舊保持增長。2021年雙邊貿易達到7556.45億美元,同比增長28.7%。2022年雙邊貿易額將近7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從中國進口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也創下較高水平,這說明中美經貿關係的相互依存度和互惠性是內生的,是符合雙方自身利益的選擇。中美過去幾十年來形成密切而廣泛的產業分工與合作,與中國完全脫鉤是不可能實現的。耶倫也表示,試圖與中國脫鉤將是“災難性的”,美方不尋求同中國“脫鉤”,但尋求“多元化”。

其實,美國高層來訪依舊沿襲了拜登政府總體的對華路線,即明確中美關係的基線是“競爭”,而在一些領域“對抗”。耶倫啟程訪華之前,美國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提到美國對華經濟關係的所謂“三大原則”,依然把所謂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放在首位,但又要求與中國建立經濟關係以支持美國經濟,同時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要求中國“合作”。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是貫穿“拜登經濟學”的主線,而強化國家干預、制定產業政策也是美國對華“去風險化”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風險化”但“不脫鉤”意味着在非核心敏感領域美國接受“菜單式合作”,卻也意味着其將進一步限制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戰略競爭能力。菜單式合作領域最突出的就是氣候變化。相比其他領域的戰略競爭,“綠色競爭”烈度相對較低、共識較多,中美在綠色技術、綠色標準、綠色金融等領域存在着基本的合作意願和較大的合作空間。因此,通過重啟中美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談判,通過加強雙方氣變和綠色合作帶動其他領域合作,或將成為促進雙邊關係回暖並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