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兩會」具有很強的縱深感2018-03-21
秦曉鷹(Qin Xiaoying)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2018年的中國「兩會」內容非比尋常,給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縱深感。
- 西方領導人應如何對中國「兩會」改革作出反應2018-03-16
扎克·蒙塔古(Zach Montague) 《紐約時報》新聞助理
中國眼下擁有一支極其高效的精英團隊,他們正在以前所未見的能力管理國家,規避繁文縟節,快速頒佈政策。無論如何,他們對於未來的理念將較之以往更快速有效地落實到位,而這或許意味着中國將在未來經歷多年高效、連貫的治理。
- 中國的創新會超越西方嗎?2018-03-09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中國商人和企業家越來越顯示出,他們不僅有適應新機遇的創業幹勁,也渴望並有能力為自己創新,而不是簡單複製現成的東西。
- 中國的現代化雄心2018-03-05
姚洋(Yao Yang)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現代化是一個全面的進程,最終會讓中國擁有當今發達民主國家具有的機遇、個人享受和公共服務。然而完成這一進程並不容易。
- 謹防中國農村成為燙手山芋2018-03-02
秦曉鷹(Qin Xiaoying)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中國農村的現狀能否止劣向優,止亂趨穩,已經成為中國下一步改革能否成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否實現歷史性轉型的關鍵之一。
- 何謂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2018-02-13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基礎是時代新特徵和中國新國情,是大國尊嚴、大國戰略、大國擔當和大國氣派的綜合體現。
- 2018: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時刻2018-02-07
洪源遠(Yuen Yuen Ang)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政治學教授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黨的領導人如何講述中國過去40年來的轉型故事,將塑造未來中國國內國外的政策措施。
- 美國對朝政策為什麼失敗?2018-02-06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美國一方面採取軍事威懾,另一方面延伸制裁,對朝鮮及其民族性格缺乏必要的客觀認識,同時仍然將中國責任論作為美國推卸責任的借口。這是美國對朝政策失敗的深層原因。
- 美中技術產業彼此不相容2018-02-06
約瑟芬·沃爾夫(Josephine Wolff) 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網絡安全政策副教授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擁有足夠強大而穩定技術產業的國家,可以阻撓主要海外競爭對手,而不必擔心本國公民享受的服務大量減少。但是,如果說中國政府至少願意讓部分外國企業與本國科技巨頭競爭的話,美國政府是否如此就難說了。
- 美國戰略家應如何看待中國?2018-01-16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它成立的頭20年里是被美國厭惡的對象,1976年毛澤東去世之前,人們難以想像兩國間會有正常關係。今天,中國人民擁有以往想不到的機會和自由。美國的政策應着眼長遠,鼓勵中國的下一代人掌握自己的未來。
- 美中技術競賽:誰在主導這場全球較量?2018-01-10
路晨(Lu Chen) 聯合國紐約總部顧問
在人工智能和其他前沿技術的全球較量中,哪個國家正在發揮主導作用,關鍵取決於幾個基本要素:科技巨頭和天才個人的創新驅動力、風險投資、政府政策以及人口紅利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將這些因素一起考慮,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雖然中國在當今「斯普特尼克時刻」銳意突破,但在這場全球較量中仍落後於美國。
- 中國的軟實力與銳實力2018-01-08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如果說軟實力是利用文化和價值觀的吸引力來增進一國實力,那麼銳實力則是幫助專制政權在國內統一行為,在國外操控輿論。銳實力是硬實力的一種,它操控的是無形的信息。
- 重新關注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的「世界」2018-01-02
莎澤塔·艾哈邁德(Shazeda Ahmed)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生
圍繞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熱門消息就是蘋果和谷歌公司首席執行官的首次出席,而這將批評人士的注意力從一個同樣有趣的問題上轉移開來:各國派出科技行業和政府代表參加這樣一個大會從長遠來看究竟能獲得什麼?
- 紮根亞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12-21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特邀學者
趙建偉(Zhao Jianwei)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中國在同世界各國共同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應當從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合作起步,紮根亞太,由近及遠地向外拓展,形成亞太命運共同體,從而為全人類的命運共同體打下基礎。
- 十九大後的中美關係:問題及應對2017-12-15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新時代的中美關係已經進入強強對話階段,未來應向著安全驅動的層面推進,實現更為有力的強強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