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的創新會超越西方嗎?

2018-03-09
S1.jpg

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都把它們的經濟增長歸功於“科學家和航海家”的發現。國家要做的只是“熱衷”發展“顯而易見的”商業應用,並興建設施順應人們對新產品的需求。

直到不久前中國人也是相信這一套的。但如今,中國商人和企業家越來越顯示出,他們不僅有適應新機遇的創業幹勁,也渴望並有能力為自己創新,而不是簡單複製現成的東西。

事實上,越來越多中國公司意識到,它們必須創新才能獲得並保持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先地位。一些公司,特別是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它們提供推動創新活動的數字時代基礎設施,從而取得了突破。近來,工業企業也開始轉向機械人和人工智能。

就中國政府來說,它顯然在大力支持中國企業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當西方創新依然勢弱,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持續放緩之際,中國政府無疑意識到它的這種創新更具有價值。

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出台了以促進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政策,大大縮短建立新公司的流程,並創辦大批學校讓中國孩子更多了解他們將要面對的世界。近來,它還為外國專家參與商業領域新項目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當局還意識到了擴大經濟領域競爭的重要性。個人應能自由創辦新公司,現有企業應能自由進入新行業。競爭會解決很多問題,但西方越來越喪失這一點。

在1月份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中國官員討論了政府兩年前為提高競爭而推出的基礎性改革。根據這一新政策,產能過剩就說明應該壓縮供給,迫使多餘企業退出市場。當然,需求過剩則說明應該增加供給,讓新企業進來。

關鍵的認識在於,當現有企業受到保護,有新理念的新市場參與者被拒之門外的時候,創新就會減少,用弗雷德里希·哈耶克的術語來說,對不斷變化世界的“適應性”就會下降。

另一個論點是,在任何現代經濟中,每個行業都面臨幾乎不可知的未來。一個行業中有越多的公司對某個問題進行思考,找到解決辦法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家被排除在行業外的公司所掌握的東西,也許行業內所有公司都不掌握。或者是,某些獨特的經驗也許為個人提供了“個人知識”,這種知識不可能傳遞給其他沒有相同經驗的人。無論如何,只要允許外來者自由發揮其所長,社會就會因為更低的價格、更多的就業、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而受益。

所有這些都是哈耶克、奈特、凱恩斯這些上世紀20、30年代的偉大理論家所熟知的。而現在中國人也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明白,讓每一家有自己思法和知識的公司自由競爭,對國家有利。

西方卻好像忘掉了這一點。上世紀30年代以來,多數西方政府都把保護現有企業免受競爭視為己任,哪怕這種競爭是由於新企業提供了新的適應或創新。幾乎可以肯定,這些各式各樣的保護阻礙了許多企業家用更好的新理念去發展進步。

諸多歷史證據證明了競爭的價值。拿戰後英國來說,各行業到上世紀70年代已被英國工業聯合會中的排他性俱樂部控制,新來者被拒之門外。1979年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時,全要素生產率已經停滯不前。撒切爾夫人制止了聯合會的反競爭做法,英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在80年代中期再次恢復了增長。

如今我們在中國也見到類似狀況。到2016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多年放緩。但自從當年實行了改革,全要素生產率開始上升。

西方必須解決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全要素生產率大為放緩的問題。一個好的起點就是,面對擁有新適應性和創新理念的新來者,停止對現有企業進行保護。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Will China Out-Innovate the West?”(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