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路晨 聯合國紐約總部顧問

美中技術競賽:誰在主導這場全球較量?

2018-01-10
S2.jpg

“與美國相比,中國不再在技術上處於落後地位,而是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比肩者,並且有能力在AI(人工智能)領域趕超美國,”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一份報告寫道。2016年10月,白宮的另一篇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發表的有關深度學習的期刊文章數量已經超過美國,雖然更難捉摸的是了解這些數字如何轉化為科技成就。有些人,比如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員就相信,“到目前為止,真正的尖端研究仍然是由“谷歌大腦”、OpenAI和DeepMind這類機構來做的”。

在AI和其他前沿技術的全球較量中,哪個國家正在發揮主導作用,關鍵取決於幾個基本要素:科技巨頭和天才個人的創新驅動力、風險投資、政府政策以及人口紅利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雖然中國在當今“斯普特尼克時刻”銳意突破,但在這場全球較量中仍落後於美國。

中國正在諸多領域向美國發起挑戰。當然,在把AI技術從實驗室推廣到實際應用方面,美國擁有令人羨慕的領先地位。科技巨頭蘋果、谷歌的子公司Alphabet、臉書、微軟等已經開始把AI軟件應用於語音識別、網絡搜索和圖像分類。亞馬遜利用強大的AI能力提供雲計算服務和語音家庭數字助手。與此同時在中國,其互聯網巨擘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在斥資進行AI研究並聘用頂尖科學家。百度的領導層正在重點推動AI創新,讓公司進行無人駕駛軟件的研發。百度高管樂觀估計,到2020年他們就可以向公眾推出無人駕駛汽車。

除了科技精英,中國政府也把目標鎖定在2030年在AI領域趕超美國。今年7月,中國政府公布了“三步走”發展規劃,將在2020年、2025年穩步建立AI能力,並最終在2030年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而且,中國這些企業與大學、政府之間存在更廣泛的合作,從長遠來說這是非常有益的。像百度與國家發改委共辦“國家深度學習實驗室”這樣的合作已經到位。相反,特朗普政府永遠不會對科技友善。其政府提出的預算將大幅削減研究經費,從大量涉及AI的機構抽走資金。

硅谷銀行去年8月根據PitchBook和中國清科集團的數據所作的分析認為,受政府、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全球抱負推動,中國長達十年的風投熱潮在2016年大爆發,風投擔保超過500億美元,幾乎第一次與美國齊平,比2007年增加了約十倍。

還有社會經濟層面,中國龐大的人口將產生海量原始數據,去培養AI系統如何預測。所以有理由認為,中國將在發展計算機算法方面取得突破(指的是一種旨在複製人類學習、推理與決策能力的軟件程序)。龐大的人口基數還讓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手機用戶——五億,以及數量三倍於美國的工程專業學生。此外,中國企業家和風險投資者認可“9-9-6”概念,簡單說就是在他們眼中,從早九點工作到晚九點,一周工作六天,是健康的平衡的作息。每一個月,他們的項目都要比硅谷競爭對手多獲得三天的工作成果。

政府的扶植性資助,積極性極高的合作,龐大的人口,似乎預示着中國必定成為科技的主導。然而得益於硅谷的努力,美國仍以微弱優勢領先。政府資助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美國的科技巨頭們只要把一小部分廣告支出投給AI,就可以補上缺口。

對於“中國的人口為其提供了無法匹敵的優勢”這一論點,這些公司同樣提供了反例。國內用戶數量龐大的確是好事,但同等數量的用戶分散在世界各地或許更好。臉書和谷歌的主要平台(臉書及安卓系統)都有20多億用戶,六個其他服務也有10億多用戶。可以說這類覆蓋也許用處更大,因為它提供的數據不僅豐富而且多樣。中國的科技公司或許實力強大,但它們缺乏這種國際覆蓋力。

同時,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製造高端電子處理器方面仍然落後於美國。中國公司主要向英偉達購買AI芯片,後者是個人電腦智能芯片供應商中的領導者,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塔克拉拉。“中國打造本國半導體產業的進程十分緩慢,”高盛公司去年9月發表的一篇有關AI的報告稱。“我們預計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中國才會降低對外國的依賴。”

這對於中國來說自然不是一個好兆頭。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政府對高端芯片技術的保護一向十分警惕。去年9月,特朗普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慮,阻止萊迪思半導體公司(LSCC)出售給中國投資者。萊迪思擁有可編程軟件技術,這種技術提供了製造AI芯片的替代方法。

總而言之,儘管中國的勢頭表現得最為強勁,但美國仍在當今AI領域發揮着領導作用。不過,誰能引領未來仍不得而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硅谷設立AI研究中心,旨在獲取技術溢出。同時,百度和其他公司正支付高薪從硅谷挖走AI科學家。作為中國頂尖科技公司之一的華為也在實施AI芯片項目。據美國政府估計,中國已經在新的芯片產業項目中投入200億美元,並且有可能最終投入1500億美元。

哪個國家將會勝出仍然是未知數。然而肯定的是,這場競爭會產生積極的外部效應,加強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與互動,從而使全人類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