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王帆 外交學院副院長

美國對朝政策為什麼失敗?

2018-02-06
S3.jpg
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近日,美國召集所謂聯合國軍的國家外長開會,為南北緩和的勢頭帶來陰影。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半島每每出現緩和,就會出現阻止緩和的因素?這麼多年,為什麼美國對朝政策沒有取得成功,反而是越施壓,朝鮮越要發展並開發成功核武器?

筆者認為,首先是美國意欲控制朝核問題解決,而無意於朝核問題的根本解決。

在朝鮮擁核之前,美國即無意與朝鮮就地區和半島安全問題進行任何有實質意義的談判。在朝鮮進行核導實驗之後,美國更是無意與朝鮮就停和機制及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談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無意與朝鮮進行和平談判在前,而朝鮮核試在後。

朝核問題的實質是安全問題,而不是經濟制裁和軍事施壓能夠解決的。軍事演習和施壓只會讓朝鮮越發確信擁核的必要性,而越發不可能棄核。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美國顯然也是清楚的。但美國為什麼一直採取可能帶來美國不希望看到其後果的行動呢?唯一的答案是,美國無意解決朝核問題,不過是利用它而已。美國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軍事施壓和經濟封鎖,以延伸威懾和制裁的效果。它的對朝戰略從來就不是立足於解決危機,而是立足於危機管控。可以有危機但不能脫離美國的管控,這是美國對朝戰略的總體指導原則。

責任轉移的做法也導致解決朝核問題遲遲難以推進。責任轉移恰恰是美國不負責任的表現。中國在朝核問題上只能發揮調解作用,而不可能憑一己之力解決這一問題。這一點顯然美國也是清楚的。但美國一直強調中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中應該發揮關鍵作用,在輿論上強調朝核問題失敗的原因是中國縱容朝鮮擁核。這是典型的轉移責任的做法。一直以來,美國所奉行的中國責任論成為美國不願採取有效行動和實質推進的擋箭牌。另一方面美國又將朝鮮作為一個戰略籌碼,而將中國設定為戰略競爭對手。這樣,朝核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又變成了可以用來制衡和向中國施壓的借口。最為典型的事例是,美國一方面要求中國對朝鮮施加更大壓力,一方面又加緊強化超出朝鮮範圍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還曾經利用朝鮮半島危機將軍艦駛近中國黃海。

美國之所以在朝核問題上擺出軍事解決的姿態,更大的目的還在於向中國施壓。美國所強調的其實是程序難題。與朝鮮談判必須以朝鮮棄核為前提,而朝鮮認為必須先就和平與安全問題進行談判,再談棄核。雙方糾結於誰先讓步,導致正常談判無從展開。美國以朝鮮可能進行“戰略欺詐”或與朝鮮談判就等於承認“朝鮮是核國家”為理由拒絕談判,這是朝核問題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筆者以為,對朝核問題,大國尤其是美國必須率先採取外交主動,才能推動事件出現轉機。首先,棄核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而不應該把它作為談判的前提條件。其次,大國率先採取外交上的姿態,並不意味着對朝鮮擁核的承認,也不可能是對朝鮮戰略欺詐的縱容。大國率先採取積極行動成本不大,有利於打破僵局,而朝鮮背信棄義則可能代價巨大。第三,大國採取外交上的靈活姿態是對小國的基本尊重,也是平等的體現,有助於朝着好的方向解決問題。長期以來,大國不尊重小國,希望小國甘當二等國、聽任擺布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小國想方設法與大國較力,小國擁核的錯誤戰略也與某些大國的一國獨尊思維有關。

何況,關係正常化與和平協議等條件並非厚重大禮,對於朝鮮這樣的國家而言,只是它謀求生存的基本要求。朝鮮以擁核求自保是危險之舉,雖然這是當前局勢不穩定的原因之一,但這件事首先是朝鮮戰爭和地區軍事不平衡的結果。美朝之間應先把問題的根源理清,然後再來解決第二個問題。這也符合歷史事實的邏輯。

總之,在戰略拖延政策指導下,美國一方面採取軍事威懾,另一方面延伸制裁,對朝鮮及其民族性格缺乏必要的客觀認識,同時仍然將中國責任論作為美國推卸責任的借口。這就是美國對朝政策失敗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