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50億美元外援對烏克蘭和跨大西洋關係有何影響?2024-04-28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閆美欣(Ezgi Koklen) 土耳其安卡拉危機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美國對烏政策的前景可能會受到今年美國大選的挑戰。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導致美國愈發難以為烏克蘭付出更多。
莫斯科恐襲案後,全球反恐何處去?2024-04-17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莫斯科恐襲案說明恐怖主義並未遠去。當前全球反恐正面臨三種全新的挑戰。
美國對華科技競爭應有邊界2024-03-15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政府應為對華科技競爭政策設定邊界,避免將正常的中美科技交流與產業合作政治化、安全化。中美在科技領域建立機制化的對話與溝通不僅必要,而且緊迫。
烏克蘭戰爭第三年:解開了地緣政治方程2024-03-15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曠日持久的烏克蘭戰爭是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衝突,預示着全球治理終將回歸現實政治。
第三方行為是影響烏克蘭戰爭走勢的關鍵2024-03-11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戰爭,無論何種形態都會有第三方,而第三方行為受戰爭環境和交戰方身份的影響。在烏克蘭戰爭中第三方既是調節者,又是衝突直接或者間接的相關方。受戰爭環境的影響,烏克蘭戰爭中的第三方由三個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即核心國家、中心國家和邊緣國家。核心國家是指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8國,而中心國家則是除G7外的北約成員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伊朗和朝鮮,而邊緣國家由上述國家外的全球南方國家組成。隨着烏克蘭戰爭向長期化發展,第三方行為已逐漸成為影響戰爭走勢的關鍵因素。
俄烏衝突全面升級是「狼來了」嗎?2024-03-09
崔洪建(Cui Hongjian)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隨着雙方不斷強化針鋒相對的政治立場、不斷亮出直接對抗的軍事底牌,俄烏衝突的確存在局部衝突失控而升級為一場歐洲全面戰爭的巨大風險。
- 中美網絡戰的戰鼓2024-03-05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最近加大了反華運動的火力。在1 月 31 日的國會證詞里,他對中國日益嚴重的黑客活動敲響警鐘。他警告說,美國的基礎設施,包括電信、能源、交通和水,極易受到中國國家支持的黑客組織 「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的攻擊。《紐約時報》頭版的報道更增添了這種緊迫感。
正確處理中美海事關係2024-03-04
洪農(Nong Hong) 中國南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美必須努力理解對方的心態,共同努力降低風險和增強穩定性。雙方都不應基於各自的海洋安全認知,在世界範圍內對對方採取單方面行動。
巴以衝突下中國的作用2024-03-04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推動停火談判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並團結南方國家發出集體聲音。
中美應如何推動人工智能對話與合作2024-02-06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源(Liu Yuan)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作為人工智能領軍者,中美既要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無序擴散帶來的風險,也要避免因為缺乏互信而滑入「零和博弈」陷阱。中美從意願和能力上具備合作條件,但在人工智能發展理念、價值觀、與技術合作的捆綁、法律等方面仍存在分歧,亟需通過一軌和二軌對話加強溝通,為合作提供基礎。
西方國家如何應對在烏克蘭的消耗戰2024-01-26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幫助烏克蘭奪回失去的土地並獲勝很難在2024年實現。為此,西方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應對消耗戰的措施。
- 解讀英烏安全協議2024-01-19
黃境(Jade Wong) 觀瀾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2024年1月12日,英國首相蘇納克在訪問基輔時,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為期十年的《英國-烏克蘭安全合作協議》。這份條約的簽訂有兩個重要背景。
暗潮湧動:台灣選舉後的挑戰2024-01-17
李環(Li Hu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長
賴清德當選後暫不會放開手腳推動「台獨」,不會在美國大選年「添煩添亂」。台海維持和平是最符合美國當前利益的合理選項,只是拜登政府可以約束行政機關和賴清德的言行,但恐難約束國會議員尤其是共和黨議員。
左右為難的美國短期內恐難解決紅海危機2024-01-17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近期,因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經過紅海領域的國際商船而引發的紅海危機出現了進一步升級的危險。先是2024年1月12日凌晨,美國和英國出動戰鬥機對也門本土胡塞武裝控制的多處……
處理中美在人工智能上的複雜關係2024-01-09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需要討論各個時間維度及層面的不同風險,也需持續關注最重要的戰略性風險,並引領應對此類風險的全球治理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