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韓立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莫讓戰略敘事變成危險敘事

2024-05-12
韓立群.jpg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表態希望繼續保持對話、穩定關係,並談了芬太尼、烏克蘭危機、南海、台海以及所謂“產能過剩”等具體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會後中美雙方都詳細介紹了情況。中方在談到美方單方面拋出的“產能過剩”問題時,指出美方所謂“產能過剩”不是市場定義下的結論,而是人為製造的虛假敘事。

為推進對華戰略,美國不斷編造戰略敘事。但現在這些戰略敘事已經逐漸變為虛假敘事,美方所拋出的問題中,不僅在產能問題上存在虛假敘事,在中俄關係、南海等方面編的故事也越來越離譜。布林肯和此前訪華的財長耶倫都提到“產能過剩”問題,這顯然是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的一種反應。中國在某一方面做的特別突出時,美國總要有所反應,這符合其一貫的政治邏輯。只不過,同美國之前拋出的國家安全、知識產權、不公平貿易等論調相比,“產能過剩”顯得內部論證不足,用詞也不夠專業。如果一定要給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扣帽子,也不能扣“產能過剩”這頂帽子。並且,對於議題拋出來後要不要對談,應該怎麼談,最後實現什麼具體目的,均含混不清,世界其他國家也不知如何接招。

國際社會實際上看的很清楚,中國製造和出口的電動汽車並不屬於大量傾銷的低端產品,很多車型的配置和性能非常先進,且價格並不便宜,超過在中國國內的售價。這些產品在世界各地受歡迎,完全是市場條件下自身競爭力的表現,而不是什麼破壞競爭。所謂“產能過剩”是一個無法在工作層有實際推進的議題。美國編造這樣的虛假敘事,不僅是在抹黑中國,對美國公眾也是不負責任的。這種議題除了給中美關係製造麻煩,沒有其他實際意義,甚至也很難給中國施壓。如果美國採取單邊限制措施,那就是真正的“非市場行為”了。

布林肯此行還談了俄烏、巴以兩場衝突,通過兩場與中國並不直接相關的衝突給中國羅織罪名。美國將中國對俄羅斯的正常貿易歪曲為中國支持俄羅斯戰爭經濟,威脅要對中國採取措施;認為中國沒有在巴以衝突中利用自身影響限制伊朗,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這擺明是要將兩場衝突強加在中國身上,刻意擴大兩場衝突的負面外溢影響,擾亂中國正常的國家發展和對外交往。這比編造“產能過剩”這樣的敘事更加危險。

美國慣於通過戰略敘事來固定對手的形象,為相關戰略提供依據,進行動員。這種敘事可以藉助開放的政治活動、學者的政治研究、國家間的穿梭協同、國際場合的以多對一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美國已經開始加緊動員各類資源,對中國展開全方位的戰略敘事,議題越談越廣,協同越來越多,清單越拉越長。比如,美國以前經常給中國扣“非市場經濟主體”的帽子,主要目的是拒絕給中國一定的市場待遇,施壓中國更加開放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而最近幾年美國編造的敘事,從以前的經濟、金融、人權等問題轉移到危害更大的政治、安全、外交等議題,它編造了極為惡劣的新疆、香港議題,現在又冒出來“產能過剩”“大國責任”等問題。不僅美國政府自己在說,其盟友夥伴也在加緊幫腔。

總的來看,美國對華戰略敘事的特點是進攻性越來越強,工具性越來越明顯,目的性越來越集中,且正在從一般的競爭性的戰略敘事滑向對抗性的危險敘事。這對於維持中美正常對話十分不利。在外交博弈中,通過製造話語甚至是編故事來搶佔主動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百年變局這樣的重大歷史時刻,面對中美這樣重要的雙邊關係,作為一個大國,美國不能僅靠編造故事來推進大戰略,而應積極地拿出真正的戰略設計,並同中方開展更加務實的對話,如此方能對得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