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徐彥子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研究員

中美人工智能對話需要更多利益攸關方

2024-06-06
9ee8937b2e418c79c857a0ef51c03b84.jpg

中美兩國5月14日在日內瓦啟動首次政府間人工智能對話,雙方同意討論各自關注的領域,並分享各自應對、治理人工智能風險的方法,特別是與高級系統相關的安全問題。本次對話是推進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風險管控領域合作的重要一步,但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在商業和軍事應用中的爆炸式增長,中美之間需要進行更多對話協商,並將更多非政府層面利益攸關方納入其中。

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大國,中美對塑造人工智能未來極為關鍵。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就召開本次政府間人工智能對話達成共識,為中美人工智能風險管控與搭建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打開了“相互理解之門”。但目前雙方面臨的難點是如何將初步倡議落實為有意義、可持續的行動。

中美合作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由於地緣政治博弈與兩國缺乏互信,建立國際協調機制將面臨進展緩慢和不夠完善的問題,從而導致雙方難以及時達成降低人工智能風險的協議。此外,步調較為緩慢的外交工作可能難以跟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

促進兩國專家之間的直接合作對彌合理解差距並加速科學和基於證據的政策制定至關重要。在正式外交渠道之外,舉行包含非政府專家的一軌半和二軌對話將有助於建立信任,促進創新解決方案的形成,並在國家之間達成共識。一軌半對話包括政府官員和非政府專家,而二軌對話僅包括非官方代表。事實上,二軌對話在中美利益相關方之間經常展開,其優勢是能以更靈活的姿態探討更加前沿甚至敏感的問題。例如,來自人工智能產業的參與者們,就能在制定全球規範與技術舉措兩方面就應對風險達成共識。

但從目前的人工智能二軌對話看,參與者大部分是外交政策和軍事專業人士,技術專家和產業代表參與仍非常有限。這種不平衡可能導致對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問題關注過多,而忽視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更寬泛影響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科學家和產業專家對於提供真實場景下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應用的專業知識至關重要,讓這些利益相關者參與進來,可讓對話從政治談判轉向解決技術問題,從而更有可能為應對共同挑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學術界和產業界專家參與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科學家和行業領袖處於人工智能研究、開發和實施的最前沿,他們擁有識別、預測和解決複雜人工智能安全問題所需的專業技術知識,能夠從特定的人工智能部署切入解決技術問題;

第二,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有助於對話去政治化,將重點放在推動人工智能安全的知識增進與技術發展這一共同目標上。學術專家傾向於關注技術方面的風險,以及如何做出具體貢獻,而不是僅以危言聳聽的態度討論風險;

第三,鑒於中美兩國企業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關鍵作用,它們可以在技術研究、發展與形成治理框架方面提供重要幫助。總之,擴大對話範圍,讓更廣泛的利益攸關方參與,可以為人工智能風險管控提供更多元化的視角,為創新與實驗帶來新機會,確保人工智能應用的安全和效益。例如,他們可以就特定的人工智能安全問題(如算法偏見與深度偽造)建立聯合研究項目,以取得有利於兩國和全球社會的突破。

毫無疑問,中美之間關於人工智能安全問題的政府間對話是充滿希望的開端,但一軌對話的啟動不意味着一軌半、二軌對話就不再重要。恰恰相反,這些對話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刺激和推動一軌對話朝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向發展。只有吸納多元利益主體,深化國際合作,中美兩國才能引領構建穩健、安全且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並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