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烏克蘭危機背景下中亞與中、俄和西方的關係

2024-05-08

烏克蘭戰爭凸顯了中亞國家在選邊站時面臨的挑戰。在相當長時間裡,中亞領導人一直自豪地宣傳其多維度外交政策,強調以平衡方式與其國際夥伴交往。但是,在聯合國大會舞台上宣布這種立場是一回事,面對國內現實又是另一回事。

烏克蘭衝突持續不斷,已成為檢驗中亞政治多維性的試金石。上月,《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俄羅斯從中國進口戰地物資的後門:中亞》的文章,認為從中國出發途經中亞的貿易路線,是莫斯科規避西方制裁的重要途徑。這篇文章關注的焦點是軍民兩用產品,其標題呼應了西方觀察人士日益強烈的呼籲:對間接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事實上,正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爾所言,戰前中亞相對默默無聞,現在卻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從華盛頓或者布魯塞爾的角度來說,倡導此類制裁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但從比什凱克或者阿斯塔納的角度考慮,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中文圖片V38.jpg
請點擊閱讀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

普遍的看法——或許也是現實——是西方國家與中亞在地理上相距遙遠,往往只是偶爾記起中亞的存在。相比之下,中國和俄羅斯作為中亞重要鄰國,始終保持着存在感和被注意。中國鞏固了其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參與者的地位,尤其體現在貿易和投資數據上。經濟上,中國是該地區不容忽視的大國,然而俄羅斯仍然是中亞最具戰略意義的夥伴,因此,中亞國家不願惹惱這個重要鄰國,特別是考慮到它自身是中亞最大的外部軍事力量,且在該地區擁有軍事基地。

解決平行進口問題時,必須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不像看起來那樣清晰。首先,中亞並不是向俄羅斯運送軍民兩用貨物的唯一來源地,這些貨物不僅途經中亞國家,還途經阿聯酋、土耳其等其他國家。此外,作為俄羅斯最大的商品貿易國,中國發揮着重要作用,其中很多產品源自中國、由美國大公司生產。

其次,中亞國家對二級制裁的潛在風險持謹慎態度。無論它們在外交政策層面對俄羅斯的態度如何,中亞領導人都認識到,西方的制裁可能嚴重影響本國經濟,可能導致國內出現不穩定局勢,這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他們不斷公開強調將遵守對俄羅斯的制裁。

甚至中國也謹慎地支持俄羅斯。例如,過去一個月,中國最大的幾家銀行停止了和俄羅斯的業務往來。值得注意的是,稠州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均採取了這一措施。

然而,中亞國家現在發現自己航行在未知的水域。目前,很難預測烏克蘭戰爭接下來如何發展及其對中亞地區的潛在影響。儘管存在悲觀的預測,但中亞的經濟增速在過去一兩年仍保持相對穩定。

這種韌性可歸因於貿易模式的轉變,特別是在俄羅斯與歐洲直接貿易遭到限制的情況下。此外,來自俄羅斯的移民潮也可能發揮了作用。中亞大學最近的研究表明,流入中亞的匯款增加,很可能與來自俄羅斯居民的匯款有關。例如,2022年,中亞國家意外出現了俄羅斯人的湧入。據粗略估計,6.5萬俄羅斯人遷往吉爾吉斯斯坦,7.5萬至10萬俄羅斯人遷往哈薩克斯坦,約10萬俄羅斯人遷往烏茲別克斯坦。這些移民帶來了資金,推動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本質上,中亞可能無意中成為烏克蘭戰爭的意外受益者。然而,巨大的風險仍然存在。中亞國家必須不斷協調與俄羅斯、中國和西方關係間的微妙平衡。一方面,應把中亞視作使用國際金融體系的中立地區。另一方面,俄羅斯不能把中亞領導人視為反俄派。矛盾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對俄羅斯施壓,可能對中亞有利。俄羅斯目前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在受到制裁的同時還受到鄰國的孤立。

此外,中國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同樣對中亞有利。習近平成功地將中國定位為調解者,扮演着類似於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外界認為他是能夠和普京討論烏克蘭和平問題的關鍵人物。由於這一戰略定位,中國能夠推動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政治會晤。

鑒於此,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制裁中國及其夥伴可能適得其反——如果中國正在積極為促進全球和平的崇高事業做出貢獻,結果更是如此。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表示,這一戰略定位不僅有利於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互動,也提高了中國在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眼中的地位。在這些地區,中國被視為唯一反對戰爭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與其他安理會成員國形成鮮明對比。

也就是說,中亞歸根結底不太可能與俄羅斯和中國保持距離,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鄰近,而且它們已經建立了牢固的聯繫。鐵木爾·烏馬羅夫曾經簡明扼要地指出,“這在該地區被看作事實。因此,和這兩個大國的關係不會發生任何突破性的變化”。相反,我們預計中國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強,俄羅斯的存在感會發生一定變化,但它仍將保持積極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