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衝突:中俄扮演的角色及兩國關係走向2024-05-20
關貴海(Guan Guihai)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無論俄烏衝突如何結束,俄羅斯以歐洲為根基的世界大國雄心都不會改變。中俄關係是穩定和互利的新型大國關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智慧是中俄關係之舵。
- 莫讓戰略敘事變成危險敘事2024-05-12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美國對華戰略敘事的特點是進攻性越來越強,工具性越來越明顯,目的性越來越集中,且正在從一般的競爭性的戰略敘事滑向對抗性的危險敘事。這對於維持中美正常對話十分不利。
- 烏克蘭危機背景下中亞與中、俄和西方的關係2024-05-08
凱梅爾•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亞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院研究員
中亞歸根結底不太可能與俄羅斯和中國保持距離,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鄰近,而且它們已經建立了牢固的聯繫。
- 美國與他國聯合生產武器的動機和隱患2024-05-07
崔磊(Cui L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國內產能不足讓美國有動機與盟伴國家和地區聯合生產武器,但這也可能導致武器跨境擴散,加劇地區安全緊張局勢,增加衝突風險。
- 伊以互撕讓美國既憂且喜2024-05-07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此輪以色列與伊朗的互撕突破了以往雙方恪守的邊界和底線,讓華盛頓憂喜參半。
- 美國950億美元外援對烏克蘭和跨大西洋關係有何影響?2024-04-28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閆美欣(Ezgi Koklen) 土耳其安卡拉危機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美國對烏政策的前景可能會受到今年美國大選的挑戰。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導致美國愈發難以為烏克蘭付出更多。
- 莫斯科恐襲案後,全球反恐何處去?2024-04-17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莫斯科恐襲案說明恐怖主義並未遠去。當前全球反恐正面臨三種全新的挑戰。
- 美國對華科技競爭應有邊界2024-03-15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政府應為對華科技競爭政策設定邊界,避免將正常的中美科技交流與產業合作政治化、安全化。中美在科技領域建立機制化的對話與溝通不僅必要,而且緊迫。
- 烏克蘭戰爭第三年:解開了地緣政治方程2024-03-15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曠日持久的烏克蘭戰爭是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衝突,預示着全球治理終將回歸現實政治。
- 第三方行為是影響烏克蘭戰爭走勢的關鍵2024-03-11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戰爭,無論何種形態都會有第三方,而第三方行為受戰爭環境和交戰方身份的影響。在烏克蘭戰爭中第三方既是調節者,又是衝突直接或者間接的相關方。受戰爭環境的影響,烏克蘭戰爭中的第三方由三個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即核心國家、中心國家和邊緣國家。核心國家是指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8國,而中心國家則是除G7外的北約成員國、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伊朗和朝鮮,而邊緣國家由上述國家外的全球南方國家組成。隨着烏克蘭戰爭向長期化發展,第三方行為已逐漸成為影響戰爭走勢的關鍵因素。
- 俄烏衝突全面升級是「狼來了」嗎?2024-03-09
崔洪建(Cui Hongjian)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隨着雙方不斷強化針鋒相對的政治立場、不斷亮出直接對抗的軍事底牌,俄烏衝突的確存在局部衝突失控而升級為一場歐洲全面戰爭的巨大風險。
- 中美網絡戰的戰鼓2024-03-05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最近加大了反華運動的火力。在1 月 31 日的國會證詞里,他對中國日益嚴重的黑客活動敲響警鐘。他警告說,美國的基礎設施,包括電信、能源、交通和水,極易受到中國國家支持的黑客組織 「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的攻擊。《紐約時報》頭版的報道更增添了這種緊迫感。
- 正確處理中美海事關係2024-03-04
洪農(Nong Hong) 中國南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美必須努力理解對方的心態,共同努力降低風險和增強穩定性。雙方都不應基於各自的海洋安全認知,在世界範圍內對對方採取單方面行動。
- 巴以衝突下中國的作用2024-03-04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推動停火談判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並團結南方國家發出集體聲音。
- 中美應如何推動人工智能對話與合作2024-02-06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劉源(Liu Yuan)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美歐研究項目青年研究員
作為人工智能領軍者,中美既要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無序擴散帶來的風險,也要避免因為缺乏互信而滑入「零和博弈」陷阱。中美從意願和能力上具備合作條件,但在人工智能發展理念、價值觀、與技術合作的捆綁、法律等方面仍存在分歧,亟需通過一軌和二軌對話加強溝通,為合作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