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爭奪南海輿論戰2024-06-21
杜蘭(Du Lan)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因為自身實力劣勢明顯,編造虛假敘事正成為菲律賓在南海的主要武器。
中美軍事對話:跨越半個地球的相向而行2024-06-20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媒體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6月初香格里拉對話上中美之間的又一輪拉鋸戰,卻沒有充分認識到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75 分鐘會談的重要意義。中美兩國跨越半個地球的距離討論兩軍關係,為雙邊關係的未來帶來一線希望。
- 賴清德執政後的新態勢與新危機2024-06-19
鍾厚濤(Zhong Houtao)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
賴清德反覆標榜「台獨工作者」身份,執政剛剛上路就暴露自己「激進台獨」的底色,未來若不加以有效約束和管控,有可能引爆台海衝突。
美《生物安全法案》的對華潛在影響2024-06-12
殷浩鋮(Yin Haocheng) 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
法案存在「泛安全化」的觀念取向。無論是拜登繼續任期還是特朗普接棒,美國在生物安全和生物創新領域都會對華持續發難。
美國忌憚金磚機制染上「俄羅斯色彩」2024-06-09
王友明(Wang Youmi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飽受美西方圍堵打壓的俄羅斯將在今年的「大金磚合作」中竭力推進四大目標,從而使金磚染上濃厚的「俄羅斯色彩」,而這種色彩恰恰是美國最為忌憚、懼怕和防範的。
以色列越來越難讓美國為其「背書」2024-06-07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以色列日益陷入國際孤立,讓一直作為其「堅強後盾」的美國政府力不從心。
中美人工智能對話需要更多利益攸關方2024-06-06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徐彥子(Xu Yanzi)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研究員
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在商業和軍事應用中的爆炸式增長,中美之間需要進行更多對話協商,並將更多非政府層面利益攸關方納入其中。在正式外交渠道之外,舉行包含非政府專家的一軌半和二軌對話將有助於建立信任,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的形成,並在國家之間達成共識。
審視中美地緣技術競爭2024-05-30
陳溪(Chen Xi) 港灣海外創始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學客座高級研究員
朱旭峰(Zhu Xufeng)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奧坎·格雷(Okan Geray ) 迪拜數字管理局戰略規劃顧問,共建可持續智慧城市組織主席
王棟(Wang Dong)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長聘正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
為重振創新和樹立市場信心,美中兩國應以非常規方式在中東、非洲等地區開展合作。這將不僅提供新的商業場景,也將為未來全球治理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
新四方機制:安全合作還是圍堵中國?2024-05-29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在小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領導下,菲律賓外交政策發生轉變。同時,南海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促使菲律賓加入新近成立的四方機制,以加強安全合作。儘管小馬科斯強調外交解決方案,但由於該國對此前與中國達成的協議存在自相矛盾的解讀,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從而可能導致地區形勢更加複雜。
巴勒斯坦亟需力量再平衡2024-05-23
周亦奇(Zhou Yiqi)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要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特別是以巴之間的和平,巴勒斯坦的地位需要作出意義的改變,那就是其主權必須被確立和承認。中美兩國的共同努力將是成功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證。
俄烏衝突:中俄扮演的角色及兩國關係走向2024-05-20
關貴海(Guan Guihai)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無論俄烏衝突如何結束,俄羅斯以歐洲為根基的世界大國雄心都不會改變。中俄關係是穩定和互利的新型大國關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智慧是中俄關係之舵。
莫讓戰略敘事變成危險敘事2024-05-12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美國對華戰略敘事的特點是進攻性越來越強,工具性越來越明顯,目的性越來越集中,且正在從一般的競爭性的戰略敘事滑向對抗性的危險敘事。這對於維持中美正常對話十分不利。
- 烏克蘭危機背景下中亞與中、俄和西方的關係2024-05-08
凱梅爾•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亞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研究院研究員
中亞歸根結底不太可能與俄羅斯和中國保持距離,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鄰近,而且它們已經建立了牢固的聯繫。
美國與他國聯合生產武器的動機和隱患2024-05-07
崔磊(Cui L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國內產能不足讓美國有動機與盟伴國家和地區聯合生產武器,但這也可能導致武器跨境擴散,加劇地區安全緊張局勢,增加衝突風險。
- 伊以互撕讓美國既憂且喜2024-05-07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此輪以色列與伊朗的互撕突破了以往雙方恪守的邊界和底線,讓華盛頓憂喜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