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賣傻的特朗普?2017-08-15
陳志明(Shaun Tan) 香港作家
貫穿其政治聚光燈生涯,唐納德·特朗普以喧鬧的演講和荒謬的發言引來世人側目,令很多人質疑他是否擁有作為領導者的心智。然而,雖然國內外的反對者們都譴責他的荒誕不經太過瘋狂,但特朗普總統是否有可能在實施一套特定的政策策略?
稻草人與修昔底德陷阱2017-08-14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格雷厄姆•阿利森對中美衝突過程的描述,即他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外交政策圈引起了激烈辯論。本文作者傑瑞德•麥金尼探究了林蔚在最近一篇批評性文章中的觀念差異,尤其是那些林蔚用來說明姑息遷就比審慎的對抗更加危險的歷史性證據。
美中關係能挺過特朗普總統任期嗎?2017-08-09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假如決定美國政策的是激情、無知和短視,那麼對維持和平關係的期望就要大大降低。特朗普總統不傻,但在讓自己受到教育之前,他是在冒險做蠢事,而中美兩國和亞洲多數國家要為此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東盟50周年2017-08-09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
最近幾十年來,東盟取得非凡進步,整個地區達至從前難以想像的和平與繁榮。與歐盟相比,東盟的做法也許才是未來路徑,讓其他動蕩地區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紐帶。
「美國優先」改變了世界2017-08-01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以「美國優先」為圭皋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半年多所帶來的執政效果,不但改變了華盛頓政治生態,也改變了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
中國與「國際大家庭」2017-07-25
詹姆斯·卡特(James Carter) 聖約瑟夫大學教授
一個多世紀以來,躋身「國際大家庭」一直是中國領導人的奮鬥目標。如今有人預測,中國不久將承擔美國放棄的諸多領導角色,而這樣的機會並非第一次出現。
中美智庫聯手把脈中美關係2017-07-20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和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牽頭,兩國近20家機構4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聯合研究中美智庫研究項目取得高質量成果。中美雙方已經分別發佈了研究報告,共同為中美關係把脈。
習近平三大外事活動彰顯和平誠意2017-07-19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習近平應邀訪問俄羅斯和德國,並在漢堡出席 G20峰會。這三大外事活動以及他在峰會期間與多國領導人舉行的雙邊會晤,充分展示了中國外交的和平誠意。
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政策的威脅2017-07-12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伊麗莎白·弗蘭普頓(Elizabeth Frampton) 獨立政策分析師
作為一個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關係的威脅在於,針對過往旨在維護脆弱地區穩定的政策方案,他傾向於採取破壞手段。這種由個性主導的戲碼對美中政策來說意味着該地區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而維護地區穩定曾是各方精心打造的目標。在朝鮮於7月4日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當下,與中國密切合作至關重要。
特朗普送給歐洲的禮物2017-07-11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在多數人看來,特朗普上台對歐洲不利。但歐洲離建立共同防禦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事實可能證明特朗普非但不是障礙,反而會為此提供助力。
卡塔爾「斷交危機」美國難以置身事外2017-07-04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卡塔爾斷交危機可以說是美國挑起的,美國若想置身事外是非常不明智而且是危險的,不僅無助於這場外交危機的解決,而且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以及反恐大局。
中美關係需要「迎難而上」2017-07-0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呈現積極進展,然而兩國關係仍存在隱憂。下半年中共十九大將舉行,穩定積極的中美關係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特朗普政府也認識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道路需要途經北京」。中美需要相向而行,為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戰略保證」。
特朗普任內美歐關係將紛爭不斷2017-07-03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歐之間的齟齬和紛爭在特朗普任內可能難有消停,但美歐關係緊張並不意味「跨大西洋聯盟」的破裂,歐洲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
中美首次外交安全對話開啟兩國關係未來之門2017-06-30
賈春陽(Jia Chuny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新對話機制是對中美先前高層對話機制的延續和升級,為中美管控分歧、加強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象徵著中美關係未來之門的開啟。
中國、全球治理與中美合作2017-06-29
黃延中(Yanzhong Huang)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冷戰結束和中國融入世界經濟所形成的背景引發了對中國在國際體系中「身份認同」的認真反思。雖然力量平衡的轉移、社會化以及危機的出現促使中國參與到全球治理當中,但中美全球治理合作卻未能取得同樣的進展。面對從聯合國體系向全球治理的轉變,中國應當考慮減少對近70年前成立的國際正規機構的關注,轉而關注雙邊和多邊層面上(如G2、G20)的創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