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正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任內美歐關係將紛爭不斷

2017-07-03
S8.jpg
 

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以“跨大西洋聯盟”為主要特徵的美歐關係便進入多事之秋。在不久前結束的北約峰會和G7峰會上,美國和歐洲國家在軍費、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矛盾突出,互信受損,令美歐關係蒙上重重陰影。對此,默克爾在慕尼黑出席基民盟的競選集會上表示,歐洲國家要團結起來,自己靠自己,因為歐洲“完全依靠別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歐洲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事實上,在歐盟20多年歷史中,歐盟與美國鬧矛盾並不少見。雖然歐洲一體化進程是二戰後在美國主導下興起的,但是隨着歐盟的建立和逐漸強大,歐洲人實現獨立發展的訴求在不斷增強,與美國產生對立時有發生。比如美國前總統布殊在2001年曾以“抑制經濟增長”為借口,宣布退出1998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遭到許多歐盟國家的口誅筆伐。又如美國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法德就反對並拒絕參加美國的戰爭冒險行動。

然而,此次美歐關係出現裂痕,與前幾次鬧彆扭卻不太一樣。首先,此次雙方分歧涉及面廣。特朗普支持歐洲的反全球化、民粹主義的離歐傾向。特朗普靠民粹主義起家,視歐洲的民粹主義離歐力量為志同道合者。不管是英國脫歐公投,還是法國大選,特朗普都公開發推文支持分裂歐盟、瓦解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力量,這招致歐盟的反對和不滿,成為美歐交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這一次美歐關係緊張還涉及貿易與經濟政策、防務開支、難民、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帶有綜合性、全局性和複雜性,而不像過去分歧基本上局限於個別事件。由於牽一髮而動全身,解決此次糾紛的難度也大。

其次,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政策,把實現美國國家利益最大化作為其全球戰略目標,取代“自由、人權、民主、法治”等價值觀的推廣。近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科特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聯袂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特朗普認為世界不是一個“全球共同體”,而是“一個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商界相互接觸並競爭獲得優勢的大舞台。我們認可當前國際事務這一基本特性,而不對此予以否認”。特朗普“哼哈二將”的文章權威地詮釋了美國政策調整的內涵。換言之,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是狹隘地為美國利益服務,零和博弈,贏家通吃,這使維繫“跨大西洋聯盟”根基的美歐共同價值觀面臨坍塌的風險。

最後,特朗普進一步推行戰略收縮政策。如果說奧巴馬執政期間實行戰略收縮,慎用武力,那麼特朗普當政後實施這一戰略更加深入,上升到美國要不要替別國承擔那麼多責任、要不要輸出美國生活方式的高度。特朗普上台之後,作出一系列重大外交決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為美國“減負”,削減與美國利益無關的對外支出或投入。以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為例,對美國來說,TPP不賺錢,徒有制定下一代貿易規則的虛名。又比如,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儘快達標,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刻意不提北約共同防務第五條,言外之意是美國再也承受不起無限度地為盟國提供防務保障。再比如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特朗普寧可放棄“領導世界的地位”,也不願花巨資援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一句話,依照特朗普的看法,無論是在軍事和安保領域,還是在經貿合作和應對非傳統安全方面,過去美國盟友和夥伴佔了美國太多便宜,美國吃了大虧,這樣的“冤大頭”美國再也不能當下去了。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美歐此次很難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特朗普當一天總統,這種“吃虧”狀態不扳過來,他就不會善罷甘休。美歐之間的齟齬和紛爭,在特朗普任內可能難有消停。

當然,美歐關係緊張並不意味“跨大西洋聯盟”的破裂。應當看到,歐洲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點之一,迄今為止,雙方只是停留在政治上打嘴仗,經貿合作和軍事交流並未受到影響。“斗而不破”依然是歐美關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