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在亞洲的機遇2017-11-10
包道格(Douglas Paal)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
特朗普似乎希望用頭條新聞給評論家留下印象,然其實際內容只是些微不足道的成就。但歷史性機遇就在前方,特朗普亞洲之行就是抓住這些機遇的理想時刻。
- 特朗普訪華:中美需超越「朝鮮議題」2017-11-09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華盛頓和北京需要討論的遠不止朝鮮核導問題,中美實際上存在進行結構性合作的深厚動力,兩國應尋求以「權力共享」模式重新定位彼此關係。
- 對華關係:美外交政策主要亮點2017-11-09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朗普政府發展對華關係有一個良好開局和起點。雖然美方不會根本改變對華「接觸加遏制」政策,但特朗普任內中美以合作為主的態勢不會改變,中美關係總體向上發展的勢頭可能進一步加大。
- 「台灣旅行法」無法訛詐中國2017-11-08
朱松嶺(Zhu Songling)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通過「台灣旅行法草案」觸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給兩岸關係乃至中美關係帶來隱憂,如果獲得通過成為法律,中美關係將受到嚴重傷害。
- 安倍蟬聯首相後的政策走向2017-11-08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安倍內外政策難脫機會主義和民粹主義。特別是,面對高喊「美國第一」、不斷拆台國際多邊體制的特朗普,更難期待安倍能拿出有利於地區共贏、國際公平正義的政策。
- 美中公共事務協會宣布將啟動「加強美中關係一千個理由」徵集活動2017-11-05
殷淼(Yin Miao) 人民網記者
美中公共事務協會3日在紐約舉行新聞發佈會,宣布將啟動“加強美中關係一千個理由”和“美國華人政治參選培訓班”兩項重要行動。
- 特朗普亞洲之行會是「撤離亞洲」嗎?2017-11-03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巴拉克·奧巴馬執政期間,美國政府的政策立場是「重返亞洲」。特朗普政府是否打算瓦解奧巴馬的政治遺產,撤出並脫離亞太地區呢?
- 我們處在「後美國時代」嗎?2017-11-03
梅爾•格托夫(Mel Gurtov) 《亞洲觀察》雜誌高級編輯
美國和中國對共同安全的原則和實踐都不感興趣,因為它要求在核武、氣候變化、減貧等全球最緊迫問題上協調一致。與其關注「時代」,兩個大國不如考慮兩個基本問題:怎樣管控分歧避免對抗,怎樣以真正有利於人類安全的方式進行合作。
- 華盛頓應該協商而不是下命令2017-11-03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貿易上,北京所追求的正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的經濟優勢。北京比華盛頓更不可能單方面提供好處。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立場會變得更強硬,不可能優先滿足蒂勒森國務卿「有所行動」的願望。
- 對特朗普訪華的期待2017-10-31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特朗普總統即將於11月訪華,此次訪問將是對中美關係的又一次頂層設計。另外,中美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許多問題都會進入中美兩國領導人的視野。
- 中國對外援助為何神神秘秘?2017-10-27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許多人發現,中國對外援助令人費解地神神秘秘。要理解中國的外援政策,就要了解中國試圖通過援助達到的複雜目的,以及援助所帶來的有意或無意的複雜影響。外援一直是中國公眾與政府之間的一個棘手問題,因為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身份與它對國際認同的渴望存在着衝突。
- 中俄區域合作新態勢對中美俄三角關係的影響2017-10-26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對美國政府來說,將俄羅斯因素作為美中關係運籌砝碼的政策思路越來越不受重視,中俄戰略協作越來越難以對美國對俄、對華政策形成有實質意義的影響。
- 美前總統卡特願赴朝斡旋2017-10-26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朝核問題不斷升級,現在到了朝美雙方換一種方式互動的時候。這需要有人出面斡旋、調解、說和。毫無疑問,卡特是最佳人選。
- 為變化的世界秩序建立更緊密中美關係2017-10-24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世界秩序正迅速發生變化,中國和美國必須打造一種更為密切的關係,為疾風暴雨下的世界提供穩固的「錨」。
- 特朗普中國之行展望2017-10-18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於今年11月訪華。這是他亞洲之行的一部分,此行還包括參加美國-東盟峰會。儘管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大肆抨擊中國,但美中關係迄今為止相當平靜。對付中國,似乎已排在處理(或胡亂處理)國內危機和與伊朗、朝鮮等實力較弱國家的國際爭端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