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國及其他關鍵國家挑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2018-03-16
S4.jpg
冷戰期間在土耳其的木星導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橫跨65個國家、前無古人的大型工程,意在建立一個歐亞貿易網絡來推動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與發展。通過大量對公路、鐵路、發電廠、交通樞紐、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一帶一路”倡議將建立六個經濟走廊來支持並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中國希望,這些新連通項目將為其工業產出銷往新市場提供更加便利迅捷的通路,同時促進開發沿線各國的貿易潛能。這些得到中國大力支持的連通項目將增進中/東歐和南亞間的經濟貿易平衡。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地區各國將如何看待中國在該地區推動自身增強影響力的做法。一些國家認為,中國這些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擴大其軍事和政治影響力,正如《中國的亞洲夢:新絲綢之路沿線的帝國建設》的作者湯姆·米勒所說,中國試圖“恢復自身作為亞洲主導大國的歷史地位”。

根據《南華早報》的報道,印度決定與伊朗簽署租借恰巴哈爾港18個月的合約,這將建立起一條與耗資62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平行的貿易線路。印度的這一決定事實上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決策。南亞問題研究專家趙干城指出,“如果中國將瓜達爾港變成一個軍事港口,我相信印度無論如何將竭盡所能在該地區遏制中國,包括利用恰巴哈爾”。

在採取措施加固防範中國擴張上,印度不是獨此一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在《中國日報》上撰文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西格瑪·加布里爾就提議,歐盟應推出一項反倡議,在東歐、中亞和非洲推行“歐洲標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對中國的做法表達了擔憂,他認為中國在南海地區爭議海域的激進行為或將對貿易產生影響。根據《外交官》(The Diplomat)雜誌的報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重申了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提出的“鑽石戰略”概念,表達了日本政府“在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領導之間強化戰略對話”的意圖。

美國也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達了關切。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支持印度反對在印巴爭議克什米爾地區建立中巴經濟走廊。馬蒂斯說,“沒有哪個國家有權定義何為'一帶一路'”。此外,在談到特朗普政府發佈的首份國防戰略報告時,馬蒂斯說,“我們面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修正主義大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它們正在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外交和安全決策行使否決權”。《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一篇文章援引國防戰略報告摘錄寫道,“中國是一個戰略競爭對手,它正在利用掠奪性經濟學來威嚇其鄰國,同時將南海地物軍事化”。同時,中國尋求“將美國擠出該地區從而在未來獲取全球優勢”。

這些顧慮折射出美國過去十年在防務戰略上的最重大轉型。雖然主要的白宮官員重申,消除恐怖主義威脅依然是美國國防的首要任務,但美國國內也開始不斷提出“大國競爭”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焦點。事實上,美國參議員查爾斯·彼得斯就宣稱,中國試圖主導歐亞的野心“與美國政策相悖”。美國代理助理國務卿愛麗絲·韋爾斯也重申了彼得斯的觀點,她提出美國應向“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提供不同於“掠奪性融資或不可持續債務”的激勵措施。

顯然,關於“一帶一路”倡議也不全都是壞消息。一些小國以及大部分欠發達國家都會從“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協調、基建連通、金融融合及旅遊業發展等目標中獲益。受制於諸如金融和政治不穩定、腐敗等內部矛盾,中國的投資意味着亟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來提振疲軟的經濟,建立更緊密的貿易夥伴關係,加速經濟發展。隨着美國大膽宣布關注該地區,這些國家幾乎必然可以倚仗獲取更多外國直接投資,或許還會有大量美國援助流入。未來幾年或許會讓人稍許聯想起冷戰時期。兩個都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競爭大國爭奪影響力和主導權,而較小國家則被迫採取戰略博弈,試圖將與大國交好的利益最大化,同時規避選邊站隊可能帶來的危險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