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與國際秩序2022-07-13
賈慶國(Jia Qingguo)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從中國的角度看,未來的國際秩序將既有延續性,也有變化。至今為止,儘管存在缺陷,但現有國際秩序仍好於任何其他替代方案。現在是世界各國領導人認清這個事實,共同捍衛和完善這一秩序的時候了。
- 烏克蘭戰爭與國際秩序觀的重構2022-06-08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國家在不得不面對惡性國際秩序時,不僅要善於與狼共舞,更要選擇符合世界現代化文明的發展道路,努力創造不戰而勝的機會。
- 衝突的邊界2022-05-1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邀專家
烏克蘭危機是一場沒有邊界的衝突,打開的不僅是又一個戰爭泥潭,更是漫無止境的惡性競爭和秩序重組。
-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困境之源2021-12-15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主導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物質基礎、組織基礎、理念基礎均遭到嚴重侵蝕,而主要挑戰恰在於美國自身。
- 中美領導人聯大講話描繪了不同的國際政治圖景2021-10-06
聶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21世紀東西方文明的互動以及匯融將是不可更改的趨勢,未來的國際秩序必將更加具有包容性。中國的「共商共建共享」秩序理念更加適應這一歷史呼喚。
- 中國想要什麼樣的國際秩序?2021-09-29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民主原教旨主義」解決不了各國面臨的發展挑戰,只會帶來更深的誤解與對抗。
- 中俄關係的核心是認知共同體2021-07-15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俄關係不會走向軍事同盟,也不會走向分裂,這種關係的核心,是冷戰後雙方長期戰略互動結成的認知共同體。
- 「後疫情」時期中國需打破「贏者的詛咒」2021-07-14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邀專家
「後疫情」時期人類將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國家交往、全球流通、邊境管理、經貿依存的模式都會相應發生改變,已佔得先機的中國不能被動於後手,需要警惕並打破「贏者的詛咒」。
- 回應失衡的全球秩序2021-04-06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學博士
由於過度護持自己在國際體系中的優勢地位,強勢國家加劇了全球秩序的失衡。中俄「桂林會晤」是制衡全球秩序失衡的必然反映。
- 美國可能暫時缺席多邊合作2020-08-27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從長期來看,一個沒有美國的國際秩序是不可想像的,但沒有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參與的嘗試性有限多邊主義可能會發展並存在一段時間。
- 中國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美國?2020-07-30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國希望要一個什麼樣的美國,應成為中國建構和創新對美話語體系的重要內容。
-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之後2020-07-09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如果喬·拜登在11月擊敗唐納德·特朗普,他將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恢復自由主義國際秩序,而是美國能否與核心盟友合作,推動民主和人權,同時與更多的國家合作管理基於規則的國際機構,以應對跨國威脅。
- 新冠疫情後的國際秩序2020-04-29
羅伯特·馬利(Robert Malley) 國際危機組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新冠疫情似乎使進一步協調國際政策的主張更有說服力。但危機往往強化並加速已有的趨勢,當下反全球化的本土主義可能會愈演愈烈。
- 止損,為恢復常態做準備2019-09-25
傅立民(Chas Freeman) 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從美國目前處理與中國爭端的方式來看,中美關係的前景並不樂觀。為了促進全球和平與繁榮,中美和世界各國必須拋開意識形態分歧,集中精力解決共同的問題與關切。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大挑戰2019-04-29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百年未有之變局對世界的未來意味着什麼,對中國又構成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