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聶文娟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領導人聯大講話描繪了不同的國際政治圖景

2021-10-06
聶文娟.gif

9月21日至22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兩國領導人的講話在國際社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評,諸如一些發展中國家讚揚美國承諾將向全球捐贈5億劑疫苗,中國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也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讚許。除了一些具體的行動舉措,在聯合國這一大型國際舞台上,中美兩國領導人也向全球觀眾描繪了不同的國際政治秩序圖景。

在對中美領導人的講話進行橫向比較之前,一些縱向比較有助於我們看到雙方外交政策上的一些變化。與去年特朗普的聯大講話相比,拜登的講話“溫和”了很多,沒有像特朗普一樣對中國以及聯合國進行點名指責,如去年特朗普在談到病毒擴散時,稱“聯合國必須讓中國對其行動負責”。與此對應,中國方面的講話也沒有如去年般對一些國家反經濟全球化的行為進行公開批評,如去年中國稱“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里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顯然,今年在聯合國的舞台上,雙方向國際社會釋放了一些共同追求友好合作的信號。

橫觀中美兩國領導人的講話,雙方首先關注了共同的議題,包括抗擊疫情、經濟發展、氣候變化以及秩序規則等,但在共同的議題上雙方的原則立場有時又大相徑庭。關於疫情,雙方的共識在增多,都認為這是一場人類面對的重大危機,是一場事關人類命運的重大鬥爭。關於經濟問題,美國方面關注了新技術、貿易和網絡等議題,表達了在這些領域制定新規則的意願,中國方面則高度關注發展問題,並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方面是不加區分、“一刀切”地對待氣候問題,中國方面則是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中談到氣候問題。在秩序規則問題上,雙方都多次提及聯合國,但雙方對聯合國的價值排序有所不同,美國方面強調了盟友和合作夥伴的合作機制,其次才是聯合國,中國方面則強調“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只有一個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強調聯合國在當今秩序規則構建方面的核心領導作用。“共同的議題,不同的觀點”是雙方領導人講話的明顯特徵。

中美兩國領導人的講話描繪出了不同的國際政治圖景。美國所構想的世界是一個所謂的“美好世界”,是一個美國領導的“民主、自由、人權”的世界。中國所勾畫的世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和睦和諧的世界。單純地從抽象意義上去比較二者,無法簡單得出哪一方更具有道德規範的優勢。二者都是從自身國家的歷史視角去理解國際政治秩序,反映的是自身歷史位置感以及目標感,並不存在絕對的優劣好壞標準。國際社會其他國家同樣也是基於不同的歷史位置,會對這兩種政治圖景持有不同的態度。如與美國發展階段較為接近的西方發達國家可能會更加認同美國的政治圖景,強調所謂的西方規則標準,而處於發展中階段的國家會更加認同中國的政治圖景,尤其是習近平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在此意義上講,拜登的講話中多次站在道德高度,以“民主”代理人自居,指責所謂的“專制國家”,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美國已經失去了冷戰以後佔據道德制高點的優勢,或者說這一道德優勢一直都是“空中樓閣”。

超越中美兩國各自的國家視野,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對中美兩國各自的政治圖景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從長遠的角度看中國的政治圖景更加適應國際秩序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雖然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戰爭和衝突,但倘若沒有人類的合作,人類社會早已不復存在,所以相對於戰爭衝突,和平合作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人類的和平合作歷史也是一部國際秩序不斷擴展的歷史,人類的政治組織方式雖然不斷變更,國際社會的霸權和領導權也變動不居,但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國際秩序所覆蓋的人類範圍越來越大,所捲入的行為體越來越多元,秩序的包容性呈現出一個不斷增強的趨勢。

過去幾百年一直是西方主導着國際秩序,但自從20世紀以來,東方社會、東方文明已經深度捲入這一歷史進程,21世紀兩種文明的互動以及匯融都將是不可更改的趨勢,因此未來的國際秩序必將更加具有包容性。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理念帶有強烈的排他性和衝突性,而中國的“共商共建共享”秩序理念則更加適應國際秩序和平合作以及多元包容的歷史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