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半年對華關係戰略仍是空白2017-08-25
傑弗里•貝德(Jeffrey A. Bader)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杜大偉(David Dollar)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全球經濟與發展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
何瑞安(Ryan Hass) 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約翰•桑頓中國中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制定出戰略之前,美國政府各部門有關中國的信息仍將混亂而矛盾,對於正確的行動順序仍將充滿異議和草率,我們爭取中國合作的能力受到束縛。由於懷疑美國政策的堅定性和一致性,北京對允諾美國的倡議猶豫不決。本屆政府在規划下一步對華政策時,應該擴大關注的範圍。
「301條款」解決不了中美貿易失衡2017-08-24
余淼傑(Yu Miaojie)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在商品貿易上順差,就如美國在服務貿易上有順差一樣,是兩國經濟結構差異的必然結果。如果美國置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於不顧,一定要對中國單方面實施霸道的「301條款」,可能最後的結果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華盛頓不應在朝核問題上指責中國2017-08-2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肯定希望有一個獨立但卻友好的緩衝國。為此,它拒絕美國提出的對朝鮮實施毀滅性經濟制裁的要求。但這種立場並不代表它想惹怒美國,而是北京認為這攸關國家安全。
美國對中國的知識產權調查為何跑偏?2017-08-21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唐納德·特朗普最近下令,讓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對中國涉嫌剽竊美國知識產權展開調查,但他們並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試圖解決什麼實際問題。在政府進行調查的同時,企業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一個健全的公司知識產權戰略,應當包括企業與中方經營夥伴或人員的保密協議、周密的知識產權註冊與文檔化規程,以及對侵權者展開積極訴訟。
中美沒必要就知識產權開戰2017-08-21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決定採取單方行動解決與中國的知識產權糾紛,這是一個錯誤。相反,美國應該通過現有WTO框架解決問題。
全球能就網絡空間規範達成一致么?2017-08-15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美國政府既為匿名通信軟件提供資助,同時又試圖破解。中國政府一方面試圖推動其國家信息通訊技術領軍企業在全球的成功,一方面又在其自認為的網絡領土邊界設立越來越高的防火牆。如果國家無法在本國網絡事務上採取一以貫之的立場,那麼諸如聯合國政府專家組(GGE)等試圖為全面協議奠定基礎的機構又有多大成功幾率呢?
稻草人與修昔底德陷阱2017-08-14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格雷厄姆•阿利森對中美衝突過程的描述,即他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外交政策圈引起了激烈辯論。本文作者傑瑞德•麥金尼探究了林蔚在最近一篇批評性文章中的觀念差異,尤其是那些林蔚用來說明姑息遷就比審慎的對抗更加危險的歷史性證據。
美中關係能挺過特朗普總統任期嗎?2017-08-09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假如決定美國政策的是激情、無知和短視,那麼對維持和平關係的期望就要大大降低。特朗普總統不傻,但在讓自己受到教育之前,他是在冒險做蠢事,而中美兩國和亞洲多數國家要為此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中美斷層線2017-08-09
黃育川(Yukon Huang)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短期內,中美緊張關係加劇也許與外交政策有關,如對朝鮮的立場轉硬,或發生海上意外事件,又或者因為美國採取更具懲罰性的經濟措施。
美國國會勿在台灣問題上開倒車2017-07-28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美國眾議院本月14日通過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包括的涉台條款,衝撞、違反一中政策是顯而易見的。特朗普政府應該很好總結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教訓,盡量減少這個問題對中美整體關係的衝擊和干擾。
特朗普總統的朝鮮策略——高壓2017-07-25
樊吉社(Fan Jishe)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將朝鮮問題外包給中國至今從未見效,這次更不可能生效。無疑,中國的合作與協調至關重要,或許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眼下日益升溫的緊張局勢正在令本來完全不可取的空襲選項變得更有可能,除非特朗普能想出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我們亟需中國政策2017-07-20
阿米塔伊·伊茲歐尼(Amitai Etzioni)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為了說服中國,美國需要作出很多讓步,比如承諾如果朝鮮棄核,美國將撤除部署在韓國的反導彈防禦系統,並承諾不會將駐紮在朝鮮半島的美軍向北調動。然而,毫無耐心、行事衝動的特朗普政府似乎準備相信,中國並不想合作,而是打算用其他方式對付朝鮮。
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政策的威脅2017-07-12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伊麗莎白·弗蘭普頓(Elizabeth Frampton) 獨立政策分析師
作為一個積極-負面型總統,特朗普對美中關係的威脅在於,針對過往旨在維護脆弱地區穩定的政策方案,他傾向於採取破壞手段。這種由個性主導的戲碼對美中政策來說意味着該地區會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而維護地區穩定曾是各方精心打造的目標。在朝鮮於7月4日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的當下,與中國密切合作至關重要。
中美關係需要「迎難而上」2017-07-0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過去幾個月中美關係呈現積極進展,然而兩國關係仍存在隱憂。下半年中共十九大將舉行,穩定積極的中美關係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特朗普政府也認識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道路需要途經北京」。中美需要相向而行,為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戰略保證」。
鋼鐵並非美國國家安全議題2017-07-04
蘇珊·阿里爾·阿倫森(Susan Ariel Aaronson)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跨學科研究員
雖然美國政府常年來一直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鋼鐵業卻持續處於困境。特朗普總統打着維護國家安全的旗號推出了一套新的貿易保護主義議程,但他卻繼續無視困擾美國鋼鐵業的真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