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霸權對決2018-10-02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和美國經濟融合的無序決裂——「中美國」的終結——已隱約可見。這令美國與中國之間爆發首次「霸權對決」的風險上升。
- 努力維護中美關係的大體穩定2018-09-18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關係處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而且這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當前錯綜複雜的情況下,維護中美關係的大體穩定仍然是有可能的。
- 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影響與趨勢2018-09-11
鄧正萊(James A. Dorn)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出於安全考慮實施保護主義的主要風險在於「國防牌」有可能使用過度,從而在安全名義下讓合法的貿易和投資受到限制。
- 人民幣不是打貿易戰的武器2018-09-11
德博拉·埃爾姆斯(Deborah Elms) Elms)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執行董事
一些觀察人士擔心,中國政府會把人民幣貶值作為貿易戰的武器,但實際經濟情況並非如此。
- 貿易戰與台灣問題的糾纏2018-09-11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美國民眾關注的焦點在於自身的安全與利益。要正確了解美國政客與民眾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差異,同時也要注意貿易戰和台灣問題的捆綁效應。
- 中國在美國被重新定義2018-09-04
姚雲竹(Yao Yunzhu) 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役少將
在美國,從總統到國會,再到美國民眾,中國都在被重新定義。
- 美中經濟關係的未來:是夥伴還是對手?2018-08-30
西蒙·萊斯特(Simon Lester)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歡(Huan Zhu) 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短短几年前,中國和美國還準備在多個領域成為合作夥伴,今天兩國卻幾乎處處針鋒相對。這種關係向何處去,現有國際機構和原則如何能夠影響它的未來?
- 中美之間仍需要相互借鑒相互學習2018-08-28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國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改革開放,以謙虛的姿態向所有國家學習,這是中國在新時代的重要發展思路,也是展現新一輪改革開放精神和與國際社會良性互動的重要方式。
- 修昔底德陷阱的三種未來2018-08-27
周慶安(Zhou Qing』an)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中國必須要做好中美之間多個領域小規模摩擦和競爭的準備,從管控分歧的思路走向管控摩擦規模。
- 警惕新冷戰綁架中美關係2018-08-27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化、信息化、產業鏈、價值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潮流。冷戰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社會格格不入。
- 「印太戰略」與中美地緣政治競爭2018-08-22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顯然具有制衡中國影響力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印太戰略」不應成為激化中美競爭的工具。
- 美國「印太願景」遺漏亞洲的發展2018-08-2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願景」並不是中國及其他國家在亞太地區發展計劃的替代品。這是一場地緣政治遊戲,受益的可能主要是發達國家。亞太地區需要的是可持續的、長期加快經濟發展的計劃,而不是新的地緣政治分歧。
- 中美對抗只能有利於第三方2018-08-20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美對抗除了雙輸之外,還有可能導致無法確定的第三方的崛起。
- 美國對中國債務危機的危險誤判2018-08-20
齊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美國針對中國採取的貿易措施有可能引發中國債務危機進而迫使中共在商業上早早投降的戰略觀,是出自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嚴重誤判。這種誤判可能加劇並延長原本有限的貿易戰,給中美關係和全球經濟秩序帶來災難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