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應如何看待國際競爭?2022-01-25
王鴻剛(Wang Hongg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兼美國所所長
中國應基於其戰略文化、戰略謀劃和戰略願景,界定好「競爭」在整體戰略中的位置,闡釋好對國際競爭的看法,構建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競爭敘事。
- 以進一步開放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2019-11-0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全球化不可能逆轉,只會出現新的全球化。中國需進一步開放以應對世界經濟大變局,為新時代的全球治理和世界經濟企穩回升做出大國應有的貢獻。
- 彭斯演講釋放混亂信號2019-11-06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彭斯的演講未能讓中國方面感受到來自華盛頓的善意,它釋放的是有關美國對華政策的混亂信號。
- 當鬥爭話語重新開始塑造中美關係2019-10-09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邀專家
鬥爭話語在中美關係中的回歸反映的是中國對美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是對美國對華戰略朝強硬面轉化的不可避免的回應。
- 美國對華認知陷入迷思2019-08-14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美國外交特別是對華認知的思維模式出了問題。中國需要了解美方所使用的認知透鏡,破解迷思,還原事實,澄清真相。
- 中國與新型全球領導力2018-02-08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積極的建設性角色的振奮人心的機遇。然而作出這些貢獻並非毫無挑戰,在中國如此努力的背後,其方式與動機將一直備受審視。
- 當代中國外交的若干基本特徵2018-01-05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將成為怎樣的國際角色、怎樣運用國際能力和軍事力量、主要與誰合作,成為針對中國外交的世紀之問。本文通過扼要梳理中國外交最基本特徵對此作了簡要回答。
- 中國如何破除「金德爾伯格陷阱」?2017-02-13
李巍(Li Wei)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中國正在大步走向全球治理的中心舞台。但隨着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在2017年有可能從全球治理體系中後退,作為全球治理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面臨著艱難的戰略選擇:是隨美國而舞,採取同樣的民族利己主義進行回應,還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美國撤退的領域為全球治理貢獻更多的公共物品?
- 再全球化預示世界新秩序的到來2017-01-05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當前曲折演變着的全球化正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當選總統特朗普會採取什麼樣的反全球化措施,未來幾年歐洲政壇會發生什麼事情,尚不得而知,但如果某個或某些被國內政治經濟或地緣政治裹挾的國家成為再全球化的障礙,而不是推動者,那將是十分可悲的。快速變化的世界需要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在全球治理上協同一致推進再全球化。
- 認識中美新關係格局2016-10-31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國和平崛起推動着中美關係正在形成的新關係格局,中美作為競爭對手一面的凸顯,並不是新的戰略互動態勢的全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深化,則是中美新關係格局更為廣泛的基礎。
- 逐漸浮現的中美關係「新均衡」2016-10-28
達巍(Da Wei)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過去幾年,中美兩國在「戰略隧道」中不斷磕磕碰碰,但有跡象顯示,兩國似乎也踏上形成新的戰略均衡的進程。兩國關係雖然持續緊張,但始終並未「破局」。
- 習近平的絲綢之路難題2016-10-24
帕特里克·孟迪斯(Patrick Mendis) 哈佛大學副研究員
丹尼爾·巴拉茲(Daniel Balazs) 同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細看「海上絲綢之路」計劃就會發現,由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部分利益攸關國心有不滿,這一宏大倡議實施起來面臨若干挑戰。中國要想落實它的倡議,就必須回歸它所謂的「和平崛起」。
- 拉攏印、菲及其他國家維護美國南海霸權2016-05-03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美軍在中斷14年之後重返菲律賓,表明它打算在有爭議的南海與盟國一道阻止中國的擴張。這也使中國和其他國家更加確信,美國孤注一擲地想以軍事手段阻撓中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