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拉攏印、菲及其他國家維護美國南海霸權

2016-05-03

在菲律賓最後的美軍設施關閉14年之後,美國飛機軍艦重又返回這個國家。這發生在4月初,美菲為期十天的南海聯合軍演結束之時。面對南海主權糾紛,美菲兩國3月開始聯合巡航,挑戰中國的領土主張。菲律賓早前還宣布,根據2014年簽署的防務協議,它將向美國開放五個軍事基地。

South-China-Sea.jpg

美國的介入發出一個信號,表明它將在有爭議的南海與盟國一起阻止中國的擴張。而這也使中國和其他國家更加確信,美國孤注一擲地想以軍事手段阻撓中國的崛起。

中國遣責了美國的舉動,指出這是“冷戰思維,無益於和平與穩定”。

鑒於每年全球近1/3的原油和1/2以上的液化天然氣要運經南海,對南海控制權的爭奪是不足為奇的。而且,南海還以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油氣資源著稱。中國大部分海上貿易也是通過南海進行。

美國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因為受到中國崛起的挑戰而面臨危險。所以,美國為支持阻撓中國採取了日益強硬的態度。

中國同時還警惕美國為此拉攏印度。儘管印度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不斷加強,但它也在同中國爭奪這一地區的政治空間。經過十年談判,在美國國防部長阿什·卡特日前訪印期間,印美兩國宣布達成一項後勤保障協議。卡特隨後訪問了菲律賓。印度至今仍拒絕參加由美國領導的南海海軍巡航,但它在美國鼓動下與越南、澳大利亞和日本海軍的交往引起中國的關注。

自從2012年宣布東亞再平衡政策以來,美國遏制中國的行動變得越來越明目張胆。通過在東南亞國家煽動對中國的恐懼,美國不斷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奧巴馬政府的公開政策是,到2020年,將美國部署在太平洋的艦機比例從現在的50%提高到60%。美國倡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特別將中國排除在外。

由於中國與美國爭奪地區主導權,東盟國家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作為一個集團共同採取行動,還是按自身利益各自為政。這些較小國家發現,自己很難在美國和崛起的中國之間保持平衡。

中國深知地區穩定的必要性,《人民日報》2013年9月5日寫到,中國針對東盟國家的睦鄰政策並非權宜之計,而是長期的戰略抉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1月6日在新加坡進一步表示:“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從來沒有問題,未來也不會有問題”。但習先生也重申,南海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將捍衛其主權和海洋權益。沒有人懷疑中國的決心。

中國人的所念所想,是在經過西方兩個世紀的欺辱後恢復中國在這一地區的主導地位。現在,隨着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希望利用各種力量制止西方的重新主宰。

的確,以美國壓倒性力量為基礎的全球秩序,使南海的和平得以維持。但南海是中國自己的前院,如果世界接受中國地位的上升,那麼也要接受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由於這會是美國的所失,因此美國希望保持現狀。

很多人認為,美國先是在東南亞國家中製造對所謂中國野心的不安和恐懼,然後利用它們的不安建立一個聯盟,達到自己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

此處的危險在於,對其中一些國家來說,僅僅為滿足美國戰略利益而去破壞自己同中國的關係是很難的。這些國家希望最好不要被迫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選邊站隊。

隨着中國在亞太及其他地方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增強,美國作出的軍事姿態越來越多。而美國似乎也在押寶,賭中國面對美國日漸強大的存在會退卻。然而,中國有可能採取更激進的立場,對這些舉措實施反制,在中國需要建立自我存在感來保護海上航道和進行力量投射的地區挑戰美國的行動。

歷史上,從未有兩個領先大國在經濟上如此密不可分。這種共存持續下去,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這並非“歷史的終結”,歷史仍將滾滾向前。與其他歐洲列強曾經擁有的世紀一樣,美國世紀也會結束,問題不是“會否”,而是“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