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攏印、菲及其他國家維護美國南海霸權2016-05-03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美軍在中斷14年之後重返菲律賓,表明它打算在有爭議的南海與盟國一道阻止中國的擴張。這也使中國和其他國家更加確信,美國孤注一擲地想以軍事手段阻撓中國的崛起。
- 中美核夥伴關係大有可為並取得進展2016-04-21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隨着核安全峰會結束和俄美安全關係吃緊,中美比以往更需要進行核安全合作。幸運的是,兩國政府都在着手打擊核走私、減少危險核燃料的使用、強化其他國際機構打擊核恐怖主義。
- 南中國海僵局及其未來2016-04-20
鄭永年(Zheng Yongnian)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教授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正在出現一個以美國為領導的、意在對付中國的新聯盟。而這個新聯盟所造成的一個局面,似乎是要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做出讓步。
- 平衡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2016-04-1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進行了對比。並最後建議,如果美國不想被視為被動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影響力的話,美國須更好理解崛起大國的安全需要、日益增長的野心,以及經濟需求。
- 南海:夾在美中之間的菲律賓2016-04-18
羅梅爾•班樂義(Rommel C. Banlaoi) 菲律賓和平、暴力與恐怖主義研究所執行主任
作為中國的永久鄰居和美國的長期盟友,菲律賓在南海扮演着美國和中國之間獨特的中間角色。但是,如果菲律賓在不斷加強與美國防禦同盟的同時無法改善它現在同中國的政治關係,它就可能成為傳說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催化劑。
-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是南海和平穩定的威脅2016-04-15
陸洋(Lu-yang)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2013年1月,菲律賓單方面強行就中菲南海爭議提起仲裁。目前,仲裁庭已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裁定,並完成實體問題和未決的管轄權問題庭審。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
- 「封口令」何時不算「封口令」?2016-04-15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哈里斯上將和奧巴馬政府之間發生的小插曲,如果有的話,還是圍繞政策。在核安全峰會上與中國實質性接觸,被看成比用美國軍事力量對抗中國更有效。一方面提建議,一方面可能不得不去落實與建議南轅北轍的政策,雖然不易,但卻是文官與軍方關係的基本前設。
- 美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危險之舉2016-04-13
賈春陽(Jia Chuny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中美兩國簽署的海空相遇諒解備忘錄為防範南海發生不測事件提供了一道安全閥,但美國在該地區的非法挑釁不斷考驗着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
- 韓國部署「薩德」弊大於利2016-04-13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退役大校、前首席專家
部署高空防禦系統不但不能達到既定目標,反而會動搖北京和莫斯科對華盛頓的脆弱信任。美國應該從古巴導彈危機和北約東擴中汲取教訓,了解並且尊重別國的安全關切,採取具體措施減緩而不是加劇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
- 布魯塞爾恐襲:全球反恐進入新階段2016-04-12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人類的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歐洲和中國可以利用悠久的多元文化傳統,幫助塑造一個讓各方享有包容、對話、合作、發展與和平的世界秩序。
- 一次穩定中美關係大局的重要會晤2016-04-12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過去一年中美兩國在伊朗和朝鮮問題上的相互配合,表明兩國關係基調仍然是合作,是積極的。雖然兩國有分歧,特別是在南海,但溝通渠道暢通,以及兩國近年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和海空相遇行為準則達成協議,這些使管控分歧成為可能。
-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2016-04-11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新近的軍隊改革旨在使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更精幹、更高效的作戰力量。在這些領域他們很可能成功取得一些進展。他們並非主張一種全然更激進或好戰的中國外交政策,即使解放軍在改變,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仍然未變。
- 核安全:大幕拉開2016-04-11
樊吉社(Fan Jishe)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許多國家已經加強對核材料和設施的保護,更嚴格的監管也已到位。既然核安全峰會被認為已經達到目的,那麼,現在到了把政治意願轉變為更多核安全具體措施與投入的時候了。
- 核峰會只是奧巴馬一場小勝2016-04-08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干預主義者在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挫敗後,美國成為動蕩的主要動因,它同時證明,美國靠一己之力無法維護和平與秩序。在國際關係上採取非對抗手段的中國,可以成為配合美國反恐努力的有效合作夥伴。
- 中國必須面對朝鮮難題2016-04-08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毫無疑問,所謂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經失去了中國的民心。道格·班多指出,如果美國及其盟國,最顯然是韓國和日本,能讓北京更容易地實際加入美國的反朝聯盟,那麼對解決問題將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