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俄格鬥發人深思2016-06-2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也許會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俄羅斯認為,美國此舉預示着北約東擴,為美國進入中東、高加索、中亞地區鋪設跳板。美國這種做法無助於緩和美俄緊張,無助於增進歐洲的穩定。
- 世界呼喚全球反恐新理念2016-06-28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中國專家認為,世界各國唯有從人類共同安全的角度出發,深入推進雙邊與多邊合作,才能有效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從容應對反恐新挑戰。
- 通過對華合作建立全新國家安全空間戰略2016-06-28
瓊•約翰遜-弗里茲(Joan Johnson-Freese)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
特蕾莎·希欽斯(Theresa Hitchens) 馬里蘭大學高級研究學者
重要的是,美中兩國的防務圈子都應該承認太空是公共空間。政治性合作對兩國有益。不過,美中兩國似乎加強了對對方威脅性行為的軍事反應。太空合作與相互牽連不可能根本改變一個國家內部的意識形態或地緣戰略目標。
- 握住卡特伸出的手2016-06-23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亞太地區領土糾紛及其他安全問題導致緊張升級表明,我們需要新的方法來處理地區問題。最近幾周中美之間再起軍事摩擦,使兩國安全會晤陷入僵局,也使中國-東盟外長會議失敗。
- 不要迫使中國在美國與朝鮮之間選邊2016-06-23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金正恩無視中國,將其政權的前途孤注一擲。看來,中國前所未有地準備放棄這個棘手的朋友。但如果強迫中國選擇美國拋棄朝鮮,出於慣性和無情的利益權衡,北京很可能從與美國的合作中打退堂鼓。
- 南海仲裁案:美國才是幕後「仲裁員」2016-06-22
王翰靈(Wang Hanl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鄭雅冉(Zheng Yaran)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碩士研究生
菲律賓只不過是為美國戰略利益服務的走卒,中國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抵制南海仲裁及其裁決這場「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
- 美國「自我孤立」於國際海洋法律秩序2016-06-21
王翰靈(Wang Hanl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中國與東盟國家一直在地區及雙邊框架下,按照「雙軌思路」進行南海問題的磋商與合作。孤立於國際海洋法律秩序之外的美國想孤立中國,到頭來只會「自我孤立」。
- 近在咫尺:危險的美中海上對峙2016-06-20
梅爾•格托夫(Mel Gurtov) 《亞洲觀察》雜誌高級編輯
美中兩國都應該對南海和東海緊張局勢的升級負責。華盛頓挑戰中國領土主張的主要原因是堅持「航行自由」,然而那裡的航道暢通無阻,並未禁止美國或其他國家的船隻通行。北京也應該承認合理糾紛的存在,正如它要求日本承認釣魚島存在主權分歧一樣。
- 中美網絡空間關係半年評估2016-06-17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中美審議的最終目標,不是終止國家支持的黑客或網絡間諜,而是建立一個框架,它不僅有助於防止網絡空間分歧對雙邊關係其他領域的影響,也有助於雙方就網絡空間戰略穩定(即和平)的構成達成諒解。
- 審視中國不率先使用核武器承諾需要新視角2016-06-14
周波(Zhou B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雖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沒有任何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放棄對這些武器的更新換代。雖然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在本質上屬於防禦性,但它並未排除採取核反攻的可能性。這一承諾不但不會削弱一國的核軍事能力,反而會增強對於創造無核世界可能性的信心。
- 當中美在談論網絡空間規則時他們在談論什麼?2016-06-07
羅吉爾•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與政策比較項目研究員
規則,或被普遍接受的行為準則,會為我們提供一種相較於國際法更為快捷、靈活的網絡空間管理方式。雖然中美兩國已經開始在國際法框架內探討諸如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等議題,但從目前來看,雙方還很難在不久的將來就這些議題達成協議或者建立互信。
- 美國解禁對越軍售的軍事分析2016-06-06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宣布將解除長達數十年的針對越南的武器出口禁令,這引發了此舉是否將改變各國在南海軍事力量平衡的討論。斯蒂芬-加迪認為,這取決于越南是否能進行有效訓練以及能否將新武器系統與現行軍事架構成功整合。
- 解除對越武器禁運與地區平衡2016-05-27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決定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但此舉並非旨在鼓動南海爭議軍事化或遏制中國。美國的這一決定是大國在東南亞尋求自身利益的最新舉動,美國希望阻止中國和其他國家使用武力來解決領土糾紛。
- 《紐約時報》在南海問題上錯了2016-05-27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紐約時報》批評中國在南海「比試膽量」的行為,但本•雷諾茲認為,這誇大了中國對本地區和美國的威脅。這一批評針對的不是好戰姿態、威脅舉動或是對國際規則的修正。《紐約時報》的敘事屬於針對中國和南海問題的美國標準鷹派敘事方式,類似的敘事在美國入侵越南、伊拉克,以及轟炸利比亞之前都出現過。
- 誰將為南海可能再次出現的撞機事件買單?2016-05-24
田士臣(Tian Shichen) 經士智庫創始人兼國際軍事行動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美國需要審視自己的行為,以免重蹈覆轍,讓中美撞機事件再次發生。國際社會也要做出選擇,是維護在美國版國際法基礎上建立的美國主導的霸權海洋秩序,還是遵從《聯合國海洋法》框架下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的國際海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