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相秒 中國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南海問題正在步入地緣政治競爭的時代

2017-04-10

進入2017年以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餘波未平,南海形勢卻又再起波瀾。在很多人為當前南海形勢趨於穩定而感到欣慰的時候,美國航母在特朗普上任後首次巡航南海和日本“出雲號”護衛艦進入南海,又在來之不易的南海相對平靜的水面上激起一層層波浪。如很多評論家所言,南海問題已經進入地緣政治競爭時代,而當前南海的和平穩定是那麼的脆弱。

S3.jpg

當前南海形勢所呈現的是兩種截然不同且相互對立的景象。一方面,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中國與東盟有關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有關各方就管控局勢達成了諸多共識,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因此,南海正在重回和平、穩定、合作的“常態”。杜特爾特上台後,中菲關係順利轉圜,兩國在南海的博弈也明顯趨於緩和,雙方正積極回歸到合作、對話的正軌。在多邊層面,中國與東盟十國也已就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和加快“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度達成共識,尤其是“準則”框架預計將於今年年中達成。

另一方面,美國及其部分盟國卻在極力推動南海形勢復歸“持續緊張”的局面。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新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可謂語出驚人,從揚言要阻止中國靠近南海島礁到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巡航南海,美國的一舉一動無不在給本已有所平靜的南海注入“負能量”。而日本亦是一步步擴大在南海地區的政治外交和軍事安全存在。就在本月13日,有消息稱,日本計劃5月份派出自衛隊最大戰艦“出雲號” 護衛艦進入南海,將停靠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

坦率地講,南海已非昔日之南海。在經歷了2012年以來的發酵、演變之後,南海問題的複雜程度前所未有,遠遠超越了中、菲、越、馬、文和台灣“五國六方”南沙部分島礁主權和海域管轄權爭議本質的範疇,而被賦予了過多的大國爭霸、權力爭奪的色彩。具體來講,南海地緣政治較量主要表現為區域內外國家和組織出於自身的地緣戰略考量,通過政治外交、軍事安全等手段,彼此競爭南海地區地緣政治相對優勢。目前南海地區至少存在着三股力量的角逐,即力量相對優勢明顯下降的美國、竭力復興海權的日本及崛起中的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特別是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美國、日本和印度錯誤地將中國在南海維權和開發建設舉措視為對海上和地區秩序主導地位的挑戰、戰略威脅和戰略競爭,並都採取了對抗。這種錯誤的應對方式,是當下南海地緣政治較量的主要特徵。此外,東盟為保持和平穩定的地區發展環境,長期奉行“合縱連橫”的制衡戰略,亦是南海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參與者。

從目前美國、日本等域外大國的政策演進看,未來南海形勢很可能繼續朝着地緣政治較量常態化,或者可稱為“地緣政治化”的方向發展。特朗普團隊的南海政策目前雖尚不明朗,但至少從目前看並未有“戰略收縮”的跡象,美國在南海戰略存在的常態化恐已成定局。即使特朗普不會像其前任奧巴馬政府那樣,將南海問題擺在美國對外政策的優先地位,特別是國務卿蒂勒森上月訪華時也表示,美方願本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釋放出了有意改善中美關係的積極信號,同時也沒有了阿基諾三世那樣的鼎力支持者,但南海因其日益顯現和突出的地緣戰略重要性而終究是美國維持其全球戰略優勢不得不爭奪的海上通道,也是特朗普要讓美國重新偉大而不得不固守的戰略要地。日本對南海的野心亦將因美國對其戰略“鬆綁”而逐步顯露,其在南海的戰略投入和存在將只多不少。

如果說有關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的爭端可以通過共同開發合作、危機管控機制等臨時措施加以緩和,並採取雙邊談判協商的方式逐步解決,那麼,圍繞南海的權力競爭困局顯然已經無法透過已有的雙邊或多邊措施尋求破解。鑒此,從根本上講,南海困局的破解需要大國間從戰略層面上達成某種妥協。

當務之急是,中美兩國除了建立《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等海上危機管控機制之外,有必要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在戰略層面就彼此在南海的長遠利益訴求保持溝通,並就彼此南海的政策行為建立對話機制。特別是兩國應相互確認彼此在南海的戰略利益,並試着梳理雙方的利益交叉點和南海合作的“正面清單”,逐步探索中美南海合作的可行之道。同時,南海地緣政治競爭困局的破解還在於日本、印度等其餘域外大國能否採取審慎的戰略應對。

對於本地區國家而言,南海的和平穩定既為自身責任與使命,亦是切身利益所在,因此,如何處理美國、日本等域外大國的攪局理應成為地區各國共同關注和研究的議題。尤其是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落實“雙軌思路”,聚焦於如何儘快制訂“南海行為準則”,構建起海上形勢和互信建立機制。

南海問題正站在地緣政治競爭的十字路口。倘若中美兩國真能朝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方向發展,那麼南海復歸和平穩定局面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