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當中美在談論網絡空間規則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2016-06-07

幾周前,中美兩國首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中美網絡空間國際規則高級別專家組正式會議。這是去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期間兩國達成的多項成果之一。中方派出參加會議的代表包括外交部、國防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公安部,美方則由包括來自國務院、國防部、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等部門的代表參加。雙方預計會議將每年舉辦兩次。

cyber-624x416.jpg

據新華社報道,會議期間雙方進行了“積極、深入和建設性的”探討,探討議題包括網絡空間國家行為的國際準則、國際法以及如何在這一領域建立“互信措施”。然而,這些對於外界觀察者來說稍顯晦澀的詞句究竟意味着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將過去幾年內在網絡政治圈內日益重要的話題具體化。“如何管理互聯網”這一寬泛的問題已逐漸被更加具體的元素所替代。其中之一就是互聯網治理,即為實現電腦和網絡交互操作而對相關協定和技術進行管理。另外一個是網絡犯罪(其含義從名稱上來看顯而易見),即兒童色情服務、毒品和金融詐騙等。

關於網絡規則的討論涉及國家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規範。雖然互聯網曾被譽為完全脫離國家權力掌控的領域,現在國家卻已無可辯駁地擁有在網絡空間或通過網絡空間施展巨大影響力的能力。這種影響力分為三種:首先,國家利用網絡進行間諜活動、情報搜集和監視監控;其次,國家利用網絡令對手網絡癱瘓或崩潰;第三,國家利用網絡誘發“動力效應”,換句話說,即利用網絡空間破壞對方在現實空間中的目標設施。一個最引人關注的擔憂就是網絡攻擊對一國關鍵基礎設施的影響,如通信網絡、電網和工業控制系統等。在大眾傳媒中,這通常被形象地描述成中國“切斷”西方國家電源。

正是網絡在這類衝突中的潛力引出了如何管理上述行為的問題。很多專家的觀點之一就是運用經典國際法,尤其是關於武裝衝突的國際法。換句話說,如果侵略行為在現實世界中不被允許,那麼在網絡空間中也同樣行不通。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一直對此持強烈保留意見。中國認為,網絡空間根本不應被武裝化或軍事化。相反,中國提議與網絡空間相關的安全問題應以獨特的方式解決,例如中國曾向聯合國提議的網絡空間國家行為準則。然而雖然並非情願,但中國近來也不得不開始認可國際法在網絡空間中的適用性。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比如在網絡空間中如何定義戰爭行為?是否任何侵入行為都能被視為侵略行為?抑或是只有那些引發了“動力效應”的行為才能被稱為侵略行為?如果經典國際法承認例如國際紅十字會等中立組織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應如何處理企業和政府為中和網絡攻擊並防止損害擴散而設立的電腦緊急應對小組(CERTs)?

這就是為什麼制定規則至關重要。制定或重新制定國際法將耗費大量時間,這一進程通常極其緩慢。而網絡空間的迅猛發展要求我們以更為靈活的措施加以應對。規則,或被普遍接受的行為準則,其發展過程更為便捷,因此可以為日後制定更加穩定的法律鋪路。即便在正式執行機制缺位的情況下,這些規則依然可以提供具有連續性的措施以及可預見性。此外,傳統國際法大多用於處理國家之間的傳統衝突。對於當下網絡空間中常見的小規模、頻發性衝突,傳統國際法似乎無法提供太多解決方案。

規則為何如此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從歷史上來看,國家大都不願在擬定法律時敲定過多細節。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情報搜集,而這恰恰是中美兩國常常發生齟齬的領域。通過指責中國藉由網絡間諜活動進行大規模、國家支持的知識產權剽竊,美國正在尋求建立一項規則,即網絡空間中唯一合法的行為就是國家間針對傳統間諜目標進行的情報活動。另一方面,中國則譴責美國在網絡空間上的立場不過是其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的幌子。

那麼除了六個月後的第二次專家組會議外,剛剛結束的首次會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有觀點認為建立互信最為重要。但就目前來看,這似乎不太可能:短期內中美之間存在太多理念和期待上的落差,這種落差令建立互信成為並不現實的目標。一個更好的、同時也是對於避免衝突同等重要的選擇就是增強透明度。我們希望,更多關於對方能力和意圖的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和風險對沖,從而降低爆發衝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