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端:世界權力的濫用2016-09-15
曹贊文(Don M. Tow) 二戰亞洲史實維護會新澤西分會會長
仲裁庭對南海問題的判決被美國主流媒體誤解了嗎?曹贊文先生探討了常設仲裁法院的合法性及事件背後的地緣政治動機,認為美國應為引發不必要的對華衝突、破壞亞洲與世界的和平穩定負責。
- 卡里莫夫去世可能重塑中俄關係2016-09-15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儘管中俄多年來在本地區保持着即使不算親密也算和睦的夥伴關係,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的去世仍可能使兩國在中亞的關係出現重大變化。到目前為止,中俄都認為莫斯科是主要外部勢力,負責確保烏茲別克斯坦以不威脅地區安全的方式完成政治過渡。然而,如果中亞的不穩定和恐怖主義加劇,而俄羅斯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北京就會有在中亞地區承擔更多安全責任的壓力。
中美軍事關係「新常態」2016-09-12
姚雲竹(Yao Yunzhu) 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役少將
中美軍事關係已超越傳統兩國邊界,走向地區乃至全球領域。儘管中國與鄰國(其中一些是美國盟友)的雙邊糾紛導致中美之間出現新摩擦,但隨着中國軍事影響力擴大到全球,它發現自己有更多機會與美國對手合作。
是結束還是開始?2016-09-09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隨着奧巴馬任期結束,中美夥伴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北京和華盛頓將在全球事務尤其是非傳統安全領域進行更多合作,同時會加緊爭奪戰略領域和地區的領導權。但是,打造一個可預期的、建設性的未來仍然有望。
- 中俄南海聯合軍演有感2016-09-0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海上聯合軍演說明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深化。聯合軍演既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也會對企圖侵犯中國主權安全的外部勢力起到必要的威懾作用。中俄聯合軍演不代表中俄準備結盟,但它值得美國和南海某些國家反思。
美國對華政策及對盟國的影響2016-09-07
齊妮亞·維科特(Xenia Wickett)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學者
美中關係可能是下任美國總統需要處理的最重要關係。希拉里當選將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傳統對華「對沖與接觸」政策,而亞洲國家不會感到驚奇。特朗普當選看似對中國更有利,在安全問題上讓中國有更多迴旋餘地,但他會給不確定的中國經濟帶來額外的不可測因素,這對於中國或習近平主席來說不是好事。
- 緬甸、中國、美國應建立三邊良性互動關係2016-09-06
宋清潤(Song Qingr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緬中美三國應合作推動緬甸民主轉型與穩定發展,把三國合作的「蛋糕」做大,最終讓每個國家都從三邊友好合作中分享到更多利益。三國合作方嚮應是規避美中在緬甸可能發生的戰略「衝撞」,良性互動,共同合作,形成發展利益共享、合作風險共擔的局面。
- 區域國家就南海問題開始和解2016-09-05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美國呼籲遵守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作裁決,實則是為激化情緒,但糾紛雙方菲律賓和中國的反應都未按預期發展。相反,雙方都選擇「戰略克制」,並選擇通過對話來達成共識。
- 韓國「薩德」之辯與中美對抗2016-09-02
達西·卓特(Darcie Draudt)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韓國今年7月初決定允許美國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這一問題的核心是,對於如何看待韓國的作用和關乎朝鮮半島安全與穩定的決定,中美之間存在分歧。
- 安倍這次需認真對待首腦會談2016-09-02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當前多種地緣政治風險迫在眉睫,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令日本經濟充滿風險。安倍應腳踏實地,正確判斷形勢,嚴肅認真地與中國展開經濟、安全兩條線上的合作。如此中日關係才能發揮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關鍵作用。
【G20觀察】傅瑩:G20峰會前看中美合作與分歧2016-09-02
傅瑩(Fu Ying)
文|傅瑩,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首發於參考消息,轉載已經作者授權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中國作為主辦方將同其他與會各方一道,圍繞&l……
- 海上的界線2016-08-26
羅伯特·曼寧(Robert Manning)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
詹姆斯·普利茲斯塔普(James Przystup)
海牙關於菲律賓案的判決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設想一條前進的道路,並以立刻凍結在爭議海域所有活動為開端。這將令緊張局勢降溫,讓所有人得以鬆口氣。
- 海牙在南海問題上的狹隘正義2016-08-25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在亞太最重要的法律問題上,仲裁庭有機會制定一個建設性方案。面對頗難理解的法律條款,它原本應當選擇培育互相合作趨勢,但判決實際上卻幫了倒忙,其後果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反覆迴響。
全球治理當前面對的根本困難2016-08-23
時殷弘(Shi Yinhong)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在全球政治文化的變更傾向和大國基本關係的強烈動蕩中,全球治理規則的形成、調整和貫徹面臨程度空前的困難。必須抵制正在全球範圍擴展和增進的本土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政治文化,積極爭取大國基本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與俄美關係的穩定和改善。
- 中美關係需要更多正能量2016-08-18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兩國的分歧和競爭是客觀存在,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也是客觀存在,兩國之間的這種「競合關係」還會繼續下去。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誇大這種可能性,活靈活現地渲染兩國之間的戰爭,無疑是兩國關係中的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