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陶文釗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中美關係需要更多正能量

2016-08-18

美國智庫眾多,且富有創造性。最近的一個例子是與軍方關係密切的蘭德公司的三位學者出台報告《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報告長達116頁,設定的時間是2015至2025年。報告認為美中之間的“戰爭並非不可想像”,並詳細分析了戰爭的四種可能性,即短期低烈度、長期低烈度、短期高烈度、長期高烈度。報告的結論是,不論哪種情況,中國的損失比美國更大。

S3.jpg
蘭德公司是美國一家以軍事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

蘭德這份報告也不是偶然的,美國媒體上時不時地有人在談論中美之間的戰爭,但像這樣詳細地進行設想卻是第一回。這表明,美國一些人確實已經把中國作為美國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對手。

按照所謂“進攻性現實主義”的說法,一個崛起的國家和既有的霸權國家之間難免一戰,這在歷史上反覆出現過。但把19世紀、20世紀的經驗一成不變地搬到21世紀來是一個時空的錯亂。畢竟時代不同了,人類在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災難,不能容忍在新世紀重複這樣的慘劇。中國是不想和美國打仗的。中國的現代化是要實現民族復興,是要讓全體老百姓都過上好生活,而不是要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也不是建立由中國主導的亞太秩序。中國也在搞國防現代化,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但那是為了記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是為了不挨打,而不是為了主動去打別人,是為了制止戰爭,而不是為了發動戰爭。中國歷來不主張以軍事手段作為解決國家間紛爭的有效途徑。

坦率地說,美國是一個比較愛打仗的國家,是一個比較喜歡炫耀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的國家,因為它有超強的軍事實力。但美國不傻,它把大國和小國分得清清楚楚。對於小國,美國說打就打,打你沒商量,伊拉克戰爭是一個例子,利比亞又是一個例子。卡扎菲把核材料、核設施都給了美國,統統運到密蘇里州去了,美國還是照打不誤,反正你沒有還手的力量。但對於大國情況就不同了。冷戰時美蘇之間多次到了戰爭邊緣,兩次柏林危機,尤其是古巴導彈危機,但美國決策者都是在千鈞一髮之際懸崖勒馬。直到現在,還有學者在研究這些案例。蘭德的報告說,如果美中兩國開戰,“應該是區域性的常規戰爭”。那可不一定。仗真的打起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不會像蘭德學者設計的那樣進行了。報告說,中國的損失會比美國大,那也不一定,中國軍隊從來都是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的敵人的。

中美之間確實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競爭,但這些分歧還是可控的。就拿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南海問題來說吧,美中雙方不但唇槍舌劍,而且有大動干戈的架勢,美國的戰機來了,航母也來了,聯合軍演也進行了。尤其是仲裁結果出來後,雙方都動員了國際輿論,南海一時間成了國際熱點問題。但這個案件也還是可控的。7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老撾萬象會晤王毅外長時以及記者招待會上都公開表示,“現在是時候把國際間緊張的這一頁翻過去了,該開始尋求以各種外交手段”來解決問題了。他並且表示,在去菲律賓訪問時他要鼓勵菲律賓與中國“進行對話和談判”。他在菲律賓訪問期間也作了類似表態。這不是說美國不再向中國施加壓力,克里仍然認為仲裁案是“有法律約束力的”。但美國在施壓的同時也很清楚,中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爭端還是要通過直接當事方的談判來解決。看來奧巴馬政府實行的是與中國相同的原則——“斗而不破”。

S4.jpg
中美之間確實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競爭,但這些分歧還是可控的。

近來南海爭議如同籠罩在中美關係上空的陰霾,把兩國間的共同利益與合作面掩蓋過去了,兩國國內對於中美關係的悲觀情緒都有上升趨勢。實際上,中美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合作仍在推進。自去年以來,伊朗核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是兩個突出亮點,更不要說兩國經濟上的深度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最近,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還來華訪問,為奧巴馬總統出席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以及在峰會期間會晤習近平主席打前站。顯然,中美兩國將繼續在G20框架內合作引領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

中美兩國的分歧和競爭是客觀存在,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也是客觀存在,兩國之間的這種“競合關係”還會繼續下去。這就是中美關係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它與任何其他大國關係不同,因此人們才會有各種議論和預測。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唯其如此,中國方面提出的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第一條就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避免這種可能性。但誇大這種可能性,活靈活現地渲染兩國之間的戰爭,無疑是兩國關係中的負能量。講得越多,雙方越往壞處想,彼此的戰略互疑日多而互信日少,其結果就如有的美國學者說的,這種預測就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順便說,這個報告是根據美國陸軍部副部長辦公室的要求,由蘭德公司的三位學者撰寫的。報告前面還說明,這不一定代表公司的意見,也不一定代表報告的僱主的意見。這僅僅是三個學者的看法,我們也不必太過重視。但它還是可能代表了美國政界、軍界和學界一部分人的看法,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美國智庫的創造性應當用在多想想如何拓展兩國合作,如何建設性地管控分歧上。在這方面能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點子來,那就給中美關係增加了正能量,善莫大焉!

中美關係需要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