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全球治理當前面對的根本困難

2016-08-23

當今,總體來說多邊機制獃滯和低效,全球治理在一系列功能領域面臨程度空前的困難。無論要治理的問題是同舟共濟應對世界經濟衰退威脅、謀求國際金融體制改革或完成多哈貿易談判,還是海洋爭端和海上行為對立、防止核武器擴散、湧向歐洲的穆斯林難民大潮或“伊斯蘭國”的恐怖主義戰爭,就這些問題而言全球治理規則的形成、調整和貫徹難上加難。幾乎罕見的重大例外是2013年以來取得重大進展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事業,它依憑的是中國作出的巨大主動貢獻,以及中美兩大首要排放國之間的有效協商和協調。

chess-624x416-S.jpg

除了後面要概說的嚴重大國地緣政治競爭之外,全球治理前景較為暗淡的基本原因有四個:諸多大國利益嚴厲限制;某些關鍵性小國頑固不群;所涉的廣義和狹義的技術問題異常複雜而且新穎;“全球政治文化”的變更傾向。其實,人們所見的相關局勢大多屬於適逢“艱難時節”的正常情況:在更需要國際廣泛合作和多邊體制的時候往往自顧自保優先,合作意願減退,義務分配困難,體制創建維艱或已有體制低效。應然往往遠異於實然,當今國際集體行動的困難遠甚於自由國際主義理論學說在先前“較好時節”的所言所料,其時至少世界經濟狀況良好得多,同時權勢格局變動也窄小得多。

美國特朗普-桑德斯孤立主義潮流的強勁凸顯,英國脫歐公投的多少驚人的結果,比冷戰後頭20年遠為廣泛和頻發的經濟保護主義,歐洲國家愈益高漲的反穆斯林移民潮輿論,俄羅斯普京咄咄逼人但頗得國內民心的與西方在戰略和軍事上的激烈對抗,土耳其埃爾多安政權的民粹主義伊斯蘭化舉措和急劇集權趨勢,台灣地區的政治大變動和香港地區作亂的逆流,甚或中國本身的部分顯要輿論和顯要行為,等等,都顯示民粹主義-本土主義-民族主義在世界範圍的風行傾向。這些與世界廣泛和深刻的經濟、社會、技術、文化和地緣政治動能密切相關,而有關各國的自由國際主義傳統精英對此準備大為不足,應付起來捉襟見肘。

S1.jpg

這類全球政治文化的變更傾向是全球範圍國際秩序動蕩和“裂變”的重要動能和表現,多邊機制總體上的獃滯和低效由此就更可理解。在這樣的基本情況下,一方面仍需要努力推進全球和區域的多邊合作,但另一方面需要考察全球逆動傾向,認識到單獨一國不是足夠的全球化國際秩序(或至少自由、開放的全球貿易秩序)的穩定器和頂樑柱,甚至還要有“無力回天”的思想準備和政策準備。

如前所述,全球治理前景較為暗淡的原因還包括大國地緣政治競爭愈益嚴重,而與冷戰結束以來的先前任何時候相比,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大國基本關係可謂強烈動蕩。中美兩國間的戰略競爭迅速加劇,俄羅斯與美歐強烈對抗,中俄兩國間的戰略協作則作為這兩大事態的一個結果而大為提升。

中美

就中美戰略競爭的迅速加劇而言,當前最突出的是(1)美韓兩國決定在韓國部署將嚴重損害中國現有戰略威懾能力的“薩德”反導系統;(2)海牙國際仲裁法庭發佈關於菲律賓訴案的裁決導致中國作出空前強烈的根本反應。世界已經看到關於西太平洋、至少是西太平洋西部的中美軍備競爭顯著浮現,而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必將引發中美戰略武器競賽的一個新的重要方面。海牙仲裁法庭發佈被中國斥責為“一張廢紙”的裁決後,中國政府隨即發表聲明,幾十年來第一次明確宣告: 南海“九段線”內的所有島礁皆為中國領土,它們周圍的緊鄰水域皆為中國領水;“九段線”內的其餘海域皆為中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中國的這些主權聲索和海洋權益聲索基於歷史性權利。

中俄

至於中俄兩國間戰略協作的大幅度提升,當前尤其重大的是(1)2016年6月下旬中俄兩國元首發表關於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2)7月下旬中國宣布將於兩個月後在南海舉行中俄聯合海空軍演習,而南海是當前中美戰略競爭特別激烈、戰略對峙最為顯赫的地區。“中俄全面協作戰略夥伴關係”因其戰略和軍事內涵正在變得愈益突出和廣泛,可以認為已經至少接近達到針對美國及其戰略盟友的一種准同盟關係。

綜上所述,在全球政治文化的變更傾向和大國基本關係的強烈動蕩中,全球治理規則的形成、調整和貫徹面臨程度空前的困難。全球治理的重大進展首先取決於所有重要國家與其國內社會能否阻滯和扭轉這變更傾向和強烈動蕩。必須抵制正在全球範圍擴展和增進的本土主義-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政治文化,必須積極爭取大國基本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與俄美關係的穩定和改善。這樣的努力實屬必要,實屬可貴,而且能夠取得重要的局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