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區域國家就南海問題開始和解

2016-09-05

正當中國與菲律賓和東盟通過安靜的外交手段建立信心之際,偏自由派的《紐約時報》在8月13日刊發了一篇名為《中國在南海的挑釁》的社論。文章指責中國“惡化緊張局勢”,並引發對“航行自由”的擔憂。這是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典型論調。社論討論的都是中國和美國,而事實上南海主要關乎中國和東南亞。

S6.jpg

美國呼籲遵守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所作裁決(美國並非簽約國),實則是為激化情緒。但糾紛雙方菲律賓和中國的反應都未按預期發展。相反,雙方都選擇“戰略克制”,並選擇通過對話途徑來尋找南海問題共識。

中國抵制《公約》法庭對案件的審理,並拒絕接受其裁決。中國希望通過和相關國家的直接對話來解決南海領土糾紛。中國、台灣、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在南海有着相互重疊的主權訴求。

如今,為尋求共同利益,各方同意開通緊急熱線,並為意外相遇制定規則。下個月的東盟-中國峰會預計將正式批准這些文件。雙方都致力於在沿海國家間管控分歧。作為與中國對話的協調國,新加坡理應因推動達成協議獲得褒獎。最近的聯合聲明未提及裁決,各方傾向於心照不宣地將裁決視為它們相互關係的阻礙而非團結因素。如今早早就放棄了裁決,東盟將來很難再重新利用它。

菲律賓新總統已經展示出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成熟。他委派前總統菲德爾·拉莫斯(該國最受尊敬的人士之一)作為特使出訪中國。在拉莫斯與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在香港會面後,雙方均已準備好啟動“正式對話流程”。

學者們質疑,為何中國僅通過歷史理由來主張對該地區的主權,其大部分主權依據來自於1887年中法《續議界務專條》、1898年《巴黎條約》、1900年《華盛頓條約》以及1930年的美英會談。在1952年對日《舊金山和約》生效後,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歸還給 中國。

問題在於,國際秩序是變動的。隨着中國經濟上世紀70年代以來飛速發展,其利益、野心和實力也同步快速發展。除確保資源的安全供應之外,中國還希望洗雪西方帶來的“百年恥辱”。而這些主張被守成大國美國視為挑戰。

S7.jpg

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準備好接受由二戰勝利者所制定的規則?

關於中國的爭論不是關乎“航行自由”(中國一向確保這一自由),而是關乎瓦解其崛起。中國相信,美國領導的包括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區域外國家的海上聯盟,連同“重返亞洲”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均是對中國主權的直接威脅。美國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實施航行自由行動是挑釁性的。在這一背景下,如果美國希望中國作出改變,美國必須審視其對中國的態度和行為。

近50年來,東盟在無數議題上達成共識,均體現成員國的共同利益。不過,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只與東盟十個成員國中的四個存在分歧,因此很多人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東盟議題。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沒有規定要求所有其他國家必須支持與外部國家爆發衝突的成員國。東盟應珍視其成就並以共同志向為發展基礎,不應為存在分歧的議題而鬧翻。將中國視為東盟團結與否的衡量標準,並不符合其自身利益。

其他人的時間概念是以十年或百年為單位的,而中國人則是千年。中國人深信,中國崛起將解決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時間站在中國一邊,她不需要着急。

中國和東盟都有地緣衝動。隨着全球最大貿易國將成為真正的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沒有理由阻斷南海商業航路。睦鄰友好關係符合中國利益,而這與域外勢力的利益不一致。它們一旦捲入,將導致令東盟恐懼的長久緊張局勢。而另一方面,東盟的勝利,就是中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