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會保持穩定發展嗎?2016-11-11
邵育群(Shao Yuqun)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美國正式進入特朗普時代。這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意味着什麼?中美關係能否保持穩定發展,還是會出現突變?中國是否迎來了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這些問題可……
- 一個世界 兩種制度2016-11-11
貝淡寧(Daniel Bell) 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客座教授
民主制國家以改進民主制度為目標,並學習尚賢制實踐的優點;同時尚賢制國家以改進尚賢體製為目標,並學習民主制實踐的優點。不再談論哪種制度更優:兩種政治制度均承認對方具有道德合法性,儘管它們的構建基礎不同。美國是西方主導力量,而中國是東亞主導力量,但它們在共同關心的領域通力合作。
- 中國在敘利亞:謀定而後動2016-11-09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的10次否決票,其中4次與敘利亞有關。敘利亞問題成為中國歷來動用否決票最多的。4次否決以及最近給法國提出的草案投的棄權票,凸顯中國在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反對外來干預方面日益強硬的立場。
為何眾多第一代中國移民支持特朗普?2016-11-09
郭怡廣(Kaiser Kuo) Sinica Podcast播客的主持人
郭怡廣和妻子帆帆在搬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之後,通過和很多人交流並觀察微信群的發言,總結出第一代中國大陸移民支持特朗普的主要理由:平權措施、性保守主義、種族主義、幸災樂禍心態、希拉里的鷹派作風、稅收問題、移民問題,以及個人品性。
美國政策應考慮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2016-11-07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文化獲得長足發展。由於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優勢日增,內政上不斷變革,中國民意在決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樣,美國政策制定者也應關注中國的民意。統計數字顯示了中國公眾對世界不斷變化的看法,華盛頓可以據此制定對華政策。美中關係對兩國顯然十分重要,它也會影響世界其他國家。
- 「亞太再平衡」:五角大樓再布局2016-11-04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9月29日宣布美國「亞太再平衡3.0」戰略正式啟動。以軍力開路的「亞太再平衡」不會給亞太地區帶來真正的安全、穩定和繁榮,基於一己之私而劍指他國,最終既不會解決本國的問題,也不會得到其覬覦的外部利益。
- 日本的「小九九」和菲律賓的「大九九」2016-11-04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
杜特爾特訪日期間,日方不斷釋放日本「戰略訴求」,想趁機拉攏他「重回美日懷抱」。但杜特爾特執政理念很明確,他同阿基諾三世並不是「同路人」。
杜特爾特的蓄意模糊政策2016-10-31
羅梅爾•班樂義(Rommel C. Banlaoi) 菲律賓和平、暴力與恐怖主義研究所執行主任
羅梅爾•班樂義認為,杜特爾特總統關於美菲關係極具爭議的表態並非意味着疏遠美國,相反他是在試圖尋求戰略模糊。杜特爾特構建的菲中和菲美關係,主要服務於其推進國內政策。
- 認識中美新關係格局2016-10-31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中國和平崛起推動着中美關係正在形成的新關係格局,中美作為競爭對手一面的凸顯,並不是新的戰略互動態勢的全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深化,則是中美新關係格局更為廣泛的基礎。
- 杜特爾特訪華對南海問題的啟示2016-10-28
陳慶鴻(Chen Qing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助理
杜特爾特成功訪華體現了地區國家渴望穩定聚力發展的需求,為地區局勢穩定作出了貢獻,也表明中國不僅可以、而且也是願意對話的對象。
逐漸浮現的中美關係「新均衡」2016-10-28
達巍(Da Wei)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過去幾年,中美兩國在「戰略隧道」中不斷磕磕碰碰,但有跡象顯示,兩國似乎也踏上形成新的戰略均衡的進程。兩國關係雖然持續緊張,但始終並未「破局」。
菲總統杜特爾特關鍵性的訪華2016-10-27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的新外交政策是魯莽言論與精明戰略算計的混合。他的政府擺明菲美雙邊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特殊,今後只願與所有超級大國不偏不倚地發展互利關係。
傅瑩在瓦爾代論壇演講:大國需要培育信任2016-10-27
傅瑩(Fu Ying)
10月25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出席俄羅斯瓦爾代論壇,並發表題為《大國需要培育信任》的主題演講。
「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於2004年成立,自成立以來,俄羅斯總統每年都要通過「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晤一批世界著名學者、政治家和記者,與他們就俄羅斯的內政、外交等領域的時局問題交換意見。希拉里「用導彈防禦包圍中國」將適得其反2016-10-2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與中國打交道,希拉里·克林頓看來比奧巴馬更加好戰。但美國不能指望通過對抗或強硬手段取勝。這麼做將損害兩國的進一步合作,把中國推向朝鮮。相反,美國應使用更具外交策略的手段來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新孤立主義的興起2016-10-20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間這場重要的總統選舉,不僅關係著中美關係,也反映了新型的、強大的孤立主義在全世界的興起。能從全球化當中受益的人,與那些由於缺少金錢和技術無法從中受益的人,他們之間深刻的經濟與文化裂隙正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