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醞釀對華政策新思維2016-11-28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朗普上台後會維持美歷屆總統對華合作+遏制的兩手。其對華經濟政策較前任可能有所收緊,但在政治和戰略領域可能較前任有所緩和。總體看,中美關係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積極變化。
美中關係的戰略優先原則2016-11-28
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國研究項目主管
面對一個日趨複雜的世界,美國必須重拾戰略優先原則。為有效管控美中關係,夯實戰略基礎至關重要。美國最好將中國視為一個可以打交道的競爭對手,而不是一個當下或不久後的現實威脅。
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把戲2016-11-25
趙干城(Zhao Ganche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的巨大發展從來不靠挑戰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領導地位,中國的成就則有助於全球的經濟與繁榮。中國渴望與美國就和平與發展進行合作,認為美國沒有理由在中國周邊耍把戲。
- 曼谷會否重新倒向華盛頓?2016-11-25
凱瑟琳·達爾皮諾(Catharin Dalpino) 美國西東大學客座教授
泰國的地區力量平衡術頗為老道,泰國領導人認為同時與北京和華盛頓維持良好關係不存在衝突。當與一方關係出現問題時,泰國就會適度倒向另一方。在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因為前軍事政變而受損的美泰關係存在改善可能。
中立:特朗普給美國的最佳選擇?2016-11-21
滕建群(Teng Jianqun)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對國外爭端採取傳統的不干涉態度,很可能是下屆政府的特徵,因為它體現了新總統的「美國優先」主張。至於方案是孤立主義還是現代貿易戰,還有待觀察。
- 當被教訓的一方變成施教者2016-11-21
蘇珊·阿里爾·阿倫森(Susan Ariel Aaronson)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跨學科研究員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利用對話敦促中國按照符合全球規則和制度的方式行事。2005年,當時的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在一次演講中呼籲中國成為一個全球治理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11年過去了,被教訓的一方變成了施教者。如今不再是美國對中國說教,而是中國呼籲美國在全球貿易和氣候規範方面負起責任。
- 新三軍統帥特朗普2016-11-21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學者》副編輯
唐納德·特朗普將於2017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並同時成為美國新的三軍統帥。美國捲入戰爭的概率會否增加?特朗普總統是否會比他的前任更傾向於使用核武器?不管你喜歡與否,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特朗普在未來四年里將擁有很大話語權。
- APEC利馬會議:區域經濟一體化新契機2016-11-18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
柳村(Liu Cun) 北京G20觀察員
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是APEC合作的重中之重,在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十字路口,利馬會議將繼續扛好這面大旗,實現亞太自貿區的新進展,為亞太長遠發展繁榮帶來新契機。
- 預兆不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世界和中國的含義2016-11-18
時殷弘(Shi Yinhong)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特朗普的戰略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也許給中國提供一些可利用的機會,儘管這些機會可能比中國許多人預料的要小,並且可能包含風險,但這與他可能給中美經濟金融關係造成的傷害相比是第二位的。
特朗普總統時代美中關係前瞻2016-11-17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唐納德·特朗普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未來美中關係走向存在三種可能性。首先,特朗普政府可能對中國發出互相矛盾的混亂信號。其次,特朗普政府可能延續此前的「遏制並接觸」政策路線。再次,特朗普政府可能尋求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雙邊關係,避免兩國「自我毀滅式競爭」。兩國最終將走哪一條道路,取決於特朗普將會任用哪些人。
在大國之間玩平衡2016-11-16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杜特爾特執政以來,菲律賓出現重大政策轉變,特別是在與美中兩國的關係方面。中國是新興境外投資者,擁有盡人皆知的財力、技術和施工能力去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比如可以給菲律賓的經濟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的鐵路。在這一地區,美國已經變成一個更安靜的盟友。該地區其他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經濟和安全夥伴的多樣化,以免捲入大國角力。杜特爾特現在也在走這條路。
- 瓦爾代論壇上的俄中美競爭2016-11-15
理乍得·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意識到自身從美國建立的世界秩序中獲益頗多,但不滿該體系在政治上秉持美式價值觀,並且在安全上維護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而俄羅斯在擴大和中國同盟關係的同時,也希望成為友好、具建設性的制衡中國的力量。北京-莫斯科-華盛頓間的三邊關係將成為塑造未來世界的關鍵驅動力。
- 杜特爾特真的親華反美嗎?2016-11-15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周密的分析顯示,我們目睹的不一定是一場舍美親中的「杜特爾特浪潮」,它更可能是一次重新定位,因為部分東南亞國家覺得美國對該地區的承諾不靠譜,而且它們力圖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對抗。中國正用大規模投資和貿易合同,換取這些國家對它戰略上的默許。中國為那些整翅待飛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大量技術和軟貸款,它的政治好處就是讓這些國家轉向中國。但這一地區的其他國家仍在疏遠中國,這種再平衡能走多遠有待觀察。
- 中俄結盟是個偽命題2016-11-15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中俄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近年達到一個新水平。但中俄只是反對美國的戰略遏壓政策,在中俄美博弈中,中俄兩國只是結伴而行,並不具有結盟性質。
- 特朗普勝了,亞太該怎麼辦?2016-11-15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特朗普和他的團隊應該看到,中美在亞太的攜手合作,不僅會使中美兩國共贏,還會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雙引擎,成為帶動全球治理改革的雙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