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尹承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朗普醞釀對華政策新思維

2016-11-28

特朗普在一場空前激烈的大選中勝出,當選為第45任美國總統。競選中,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的特朗普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都高調攻擊中國,被認為兩人無論誰當選都會對華持強硬立場。美國有學者則認為,對中國來說,特朗普這個“不熟悉的魔鬼”比希拉里這個“熟悉的魔鬼”更難對付,他上台對華政策會更強硬,對中國更不利。這樣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失偏頗。

希拉里是個老牌政客,以對華“鷹派”著稱。她不僅在大選中說出了“用導彈和盟國圍堵中國”這樣的狠話,在擔任國務卿時,還是奧巴馬政府實施主要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的“設計師”。她如上台,確實可能對華強硬,強化對華遏制政策。

特朗普雖在大選中也顯示了對華強硬,如他指責中國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每年使美損失5000億美元,表示上台後將對中國產品徵收40%的關稅,要對中國發動一場“經濟貿易戰”,還指責中國的南海和朝核問題立場,對美國進行網絡攻擊等,但這些大多出於競選需要。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對華政策顯示了一些新思路。他在一次專門論述外交政策的演說中,說中美基於“共同利益”, 應“求同存異,互不干涉”,“和平相處,發展關係”;“一個強大的美國是一個能和中國結成好友的美國”。一個美國主要總統侯選人在競選時如此對華示好很少見,這是要有很大勇氣的。

從上述可以一窺特朗普對華政策端倪。他大體上將會維持美歷屆總統的對華合作+遏制兩手。其對華經濟政策較之前任可能有所收緊,導致雙方經貿摩擦增多。但他出於競選需要在經貿方面的對華強硬主張不太可能付諸實施。在政治和戰略領域,特朗普政府在遏華方面,如在南海、人權等問題上,可能較其前任有所和緩,不會那麼咄咄逼人。總體看,特朗普執政後,對華政策積極面可能比前任多,消極面比前任少,中美關係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積極變化。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特朗普政治哲學與外交理念的核心是“美國第一”和“改變”,這對中美關係的發展有正面效應。為體現這一核心,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前兩任總統大肆對外擴張的政策,推行收斂擴張相對內向的外交新政。他嚴厲抨擊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是一場“災難”,說美國在中東捲入的幾場戰爭使美國數以千計的軍人喪生,耗費了數萬億美元而一無所獲,還落得恐怖主義泛濫成災,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他表示為了美國的利益,要用“和平外交政策”取代奧巴馬造成混亂的外交政策,說他同其他總統不一樣,“不會到國外去傳播普世價值”和”推廣民主”,還強調要同中俄“建立友誼”。特朗普這些外交理念和觀點深有新意,同長期壟斷美國政壇的華府精英集團以冷戰思維為主要特徵的“正確政治”作了區隔,這無疑是理性和明智的,如能付諸實踐,將開創美國外交新局面,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

其二,水乳交融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中美關係積極發展的基調不會改變。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核大國,相互關係的狀況攸關雙方發展大局和安全全局,以至影響兩國的前途命運。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不會冒損害中美關係大局的風險。中美建交37年來,相互關係全面長足發展,經貿關係更是突飛猛進,雙方已成為高度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據美國權威機構統計,同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合作每年可使美國GDP平均提高0.7個百分點,物價平均下降0.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省支1000億美元。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金融合作和貢獻,美國經濟增速要下降1/3,物價漲幅要上升1/3,美元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可能會動搖。這些是美國吃不消的。特朗普把美國利益最大化和重振美國經濟作為其施政核心要務,更離不開同中國的合作。

其三,特朗普本人意識形態色彩不重,對華偏見較少,且在參選前他旗下即有八九家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成為中國企業的良好合作夥伴。中國人對他也向有好感,如在他同希拉里首場辯論開始時,民調顯示,中國的受訪者87.3%支持他,支持希拉里的只有13.3%。這些有利於他增進對中國的了解和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現在中美關係已出現向好苗頭。習近平主席在特朗普勝選後即致電祝賀。11月14日,兩人又通電話進行友好交談,就中美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兩國關係更好發展達成一致。兩人還同意保持密切聯繫,建立良好工作關係。這為特朗普就任後中美關係的積極發展開了好頭。我們期待特朗普實踐他在競選中表達過的外交和對華政策新思維,同中國一起翻開中美關係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