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慶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助理

杜特爾特訪華對南海問題的啟示

2016-10-28

10月18日到21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與中方簽署了13項合作協議,發表了《聯合聲明》,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開啟兩國發展合作新階段。正如《聯合聲明》所指出的,此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回想幾個月前,中菲還因南海仲裁案鬧得不可開交,現如今中菲和好、南海趨穩,個中變化所折射出的問題值得深思。

第一,杜特爾特“轉向”是福還是禍?很多美國和日本輿論認為,杜特爾特放棄前任阿基諾三世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進行對抗的政策將導致南海局勢不穩。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這是“菲律賓的中國豪賭”。日本《產經新聞》則通過社論警告杜特爾特說,如果按中國意願行事,必然加強中國對南海的支配,不僅會損害菲律賓國家利益,也可能成為地區不安定的因素。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還揚言將敦促菲律賓尊重南海仲裁併與美日合作。顯然,這些言論別有用心。讓我們回顧一下,南海局勢過去6年在阿基諾三世的對抗政策主導下並非趨於平穩而是持續動蕩,美國甚至向南海地區派出了雙航母艦隊。然而,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上採取對話而不對抗的政策,反而使南海局勢趨於平緩。正如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格雷姆·多貝爾所指出的,杜特爾特儘管是個令人抓狂、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在南海問題上卻取得了奇特的效果。至少,美國不用為南海幾個島礁而冒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因此,杜特爾特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轉向,實際上為地區局勢穩定作出了貢獻,符合中、美、菲以及地區國家的共同利益。

第二,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是否可以對話與合作?過去幾年,美日等國努力在南海製造這樣一種輿論,一是中國意圖控制南海;二是對話不僅不能解決爭端,反而會鼓勵中國進一步擴張;三是域內外國家應聯合起來抵制並迫使中國屈服。在此輿論的鼓動下,南海部分聲索國放棄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有關“克制與對話”的承諾,夥同域外國家不斷挑起南海事端,導致南海局勢持續緊張。近期南海仲裁鬧劇落幕與杜特爾特成功訪華使這種輿論不攻自破。一方面,南海仲裁案乃至美國派出雙航母的軍事恐嚇不會使中國屈服,因為南海問題關涉中國領土主權,而在主權問題上,外來壓力越大只會使中國反抗越強。另一方面,杜特爾特訪華成功表明,中國不僅可以而且是願意對話的對象,不僅沒有如美日輿論捕風捉影的那樣填造黃岩島或“得寸進尺以力壓人”,反而“出於兩國友好情誼願就有關問題作出妥善安排”。因此,在南海問題上,我們應破除一些錯誤的觀念,真正認識到對抗沒有出路,只有對話才能化解爭端。

第三,美國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一直以來,美國領導人不斷強調美國對東亞地區穩定的貢獻。然而,眼見中國在東南亞影響日增,美就宣稱“南海關涉美國利益”,積極介入南海爭端,破壞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例如,當阿基諾三世上台之初表示將加強對華關係並對地方官員提議廢除美菲《部隊訪問協議》持開放態度後,美國便多次派出高官遊說菲律賓,一方面渲染南海局勢對菲危害,另一方面承諾給菲大量的軍事經濟援助,最終導致菲律賓撤換外長,政策轉向。中菲關係持續惡化,而美卻趁機與菲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擴大了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部署。實際上,美國這幾年高舉維護“航行自由”和“地區穩定”的旗號,實際上卻乾著破壞地區穩定的事。作為崛起中的開放型發展中國家,航行自由和東亞穩定對中國要比對美國更重要,中國倡導“一帶一路”首先就是要推動國際交流的自由化與便利化。因此,正如美國年輕學者賈里德·麥金尼所指出的,美國應停止將南海主權爭端“抽象化”為一場中美之間的“實力較量”或“原則對抗”, 讓南海爭端回歸其原有的面貌,通過聲索國之間的真誠對話加以解決。可悲的是,美國還沒認識到這一點,就在杜特爾特成功訪華之際派出軍艦擅闖西沙,唯恐天下不亂。

杜特爾特成功訪華體現了地區國家渴望穩定聚力發展的需求,也應有助於打破過去幾年一直籠罩南海的各種迷思。域內外國家應正確對待杜特爾特訪華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