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政府「外交為民」新理念與中美關係未來2021-03-02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拜登新政府在外交理念上正朝「外交為民」轉向。這種轉向在國內體現在美國外交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在國際上則體現在美國外交要更多地通過外交斡旋等非軍事手段實現國家利益意圖。
- 中美兩國合作終結疫情的十個理由2021-03-02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麥瑞安(Ryan McElveen)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副主任
中美關係動蕩妨礙着疫情的結束。毫無疑問,如果兩國攜手合作,一個更安全的世界將指日可待。
- 以「耐心」對「耐心」,推動中美關係合理回調2021-03-0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對中美關係的基本形態正在具備前所未有的塑造力,這種塑造力需要善加利用。面對拜登政府的重審和遲疑,中國可以用自己的「耐心」回應對方的「耐心」,共同醞釀中美關係的合理回調。
- 元首通話為改善中美關係提供新的「可能性」2021-03-01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美國政府換屆後的中美元首首次通話釋放了積極信號,為處於十字路口的中美關係提供了方向指引。
- 百年變局開啟新征程2021-03-01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百年變局進入加速期,各種全球性難題交叉疊加,給人類帶來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
- 拜登政府應儘早結束對華貿易戰2021-02-25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不但沒有阻斷中國發展的勢頭,還降低了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是一份損人又害已的「負資產」。
- 「精英過剩」與美國政治2021-02-25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美國社會危機重重,需要進行全面的政治改革,但由於官僚體系和利益集團的力量過於強大,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對於國際社會而言,應該未雨綢繆,為美國日漸臨近的新政治危機早做準備。
- 改善中美關係的關鍵是尋求內政契合點2021-02-24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拜登政府對待美國自身危機的態度為改善中美關係提供了有利條件。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兩國需努力從各自繁重的內政議程中尋求內政契合點,以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常軌道。
- 國會騷亂事件:美國的衰敗抑或重生?2021-02-24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國會騷亂事件對美國的衝擊是巨大的,但同時也是對美國的一次危機預警,給美國帶來變革的契機。
- 超越意識形態分歧,重建中美關係2021-02-23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意識形態是冷戰時期的武器,絲毫不能幫助我們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
- 拜登政府時期的中美大國互動走向2021-02-23
聶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關係存在結構性衝突,很難取得重大實質性改善,但兩個大國也不得不尋求合作之道。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共處,也是為了給競爭劃線。
- 特朗普的垮台為拜登修正對華政策掃清道路2021-01-30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特朗普政府四處點火,其中最激烈的莫過於他對中國的仇視。現在,喬·拜登有一大堆麻煩要解決,但本着常識進行談判,這艘船可能會比預期更快地駛向正途。
- 為什麼拜登應放棄特朗普失敗的對華貿易戰2021-01-29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石爍(Shi Shuo)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在讀博士
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表示,在對即有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行全面評估,並與亞洲和歐洲的盟友進行協商之前,他不會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做出任何重大改變。但不必進行全面評估,也應知道該協議是行不通的。
- 欲拒還迎:從勞動黨八大看朝鮮對外政策2021-01-29
王付東(Wang Fudong) 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與政治所副研究員
勞動黨八大的總體戰略是通過自力更生克服制裁壓力,主要目的是在美國新政府對朝政策出台前主動出擊,對美國釋放軟硬並存的信號。
- 改變中美科技競爭的宿命論2021-01-28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科技競爭宿命論有可能讓中美科技冷戰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但由於存在某些變量,拜登政府時期的中美科技競爭也許能朝着積極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