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美的多邊主義認知之爭

2021-06-01

拜登政府執政後,美國外交從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回到多邊主義。中國近年高調主張多邊主義的重要性,按理說,中美應在多邊主義軌道上擴大合作。然而,這種情況似乎尚未發生,其背後隱含的實際上是中美對多邊主義認知的差異。

3月23日,中俄兩國外長共同發表《關於當前全球治理若干問題的聯合聲明》,表示要堅持“踐行開放、平等、非意識形態化的多邊主義原則”。中國認為美國搞小圈子,不是真正的多邊主義,只有包容才能保證多邊主義的公正和公平。

與此相對照的是,拜登政府則常常強調以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夥伴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在美國看來,同質國家進行合作才能保證多邊的質量和效率。中美對多邊主義認知的不同,不僅是一個外交實踐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首先,面對新興國家集體崛起這一大變局,源於西方的多邊主義理論局限性突顯,需要更新。二戰後,美國有過多邊主義的成功經驗,但無論是IMF、關貿總協定還是G7,都是同質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儘管美國主導創立了聯合國,然而在國際安全領域,美國顯然倚重的是北約等同質國家之間的安全框架。因此,現有的多邊主義有效性理論,實際上是基於同質國家的合作。冷戰中日本迅速崛起,一度被美國批評為“異類國家”,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才被認為在G7框架下得到了同化。進入21世紀後,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迅速崛起,對現有同質國家間多邊主義的同質化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戰,這也是各種國際秩序破壞論層出不窮的深層原因。

第二,以同質國家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其認知框架是簡單區分維持現狀國家和修正主義國家,認為國際關係的潛在衝突源於主導國家要維持現有秩序,而崛起國家要修改現有秩序。要解決上述矛盾,主導國家就要設法使崛起國家同質化,讓這些國家變得更像主導國家,這樣才能提升多邊合作的質量和效率,使現有國際秩序更加穩定,世界和平與繁榮才能實現。然而問題在於,大千世界的差異是普遍存在的,追求絕對同質很容易適得其反。預設維護秩序國家和修正主義國家,用非黑即白的認知看待多邊主義,這在當前大批新興國家崛起的背景下顯然不合適。

第三,多邊合作主體的同質化是一個雙向包容、相互調適的過程。誠然,同質國家合作能提高多邊主義的效率,因為多樣性和差異性會增加達成共識的難度。從這個角度上說,人類要實現共同的和平與繁榮,一定程度的同質化是必然結果。但目前看來,追求內部治理結構和價值體系的完全同質,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目前還有一種主張,就是通過強大的制度約束,迫使崛起國家適應現有國際秩序,從而實現多邊合作。這種想法的認知前提,是認為在一個沒有世界政府的國際體系中,為求生存的國家都是理性行為者,因此只要強大的規則和制度讓它們覺得沒有其他選擇,它們就會服從和適應,因為抵抗的成本更高。正是基於這種邏輯,美國才在對華對俄政策表述中經常強調必須抗擊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行為。

多邊主義的公平與效率、同質與異質的矛盾將始終存在,而解決這兩組矛盾只有在主導國家和崛起國家相互影響、相互妥協、相互協商的過程中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