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正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全球英國」構想不切實際

2021-06-22
oid562847_0.jpg

脫歐之後,英國政府終於擺脫歐盟束縛,可以自由地放開手腳大幹一場。3月16日,英國政府發表長達111頁的《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防務、發展和外交政策綜合評估報告》,試圖為自己描繪一個脫歐後的新未來,重塑英國在全球舞台上的領導地位。

該報告內容詳實,涵蓋全球主要地區,涉及所有安全問題和英國的對策。報告突出“全球英國”的全球利益,強調英國將以脫歐為契機走向全世界,實現全球復興,重振大英帝國的雄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英國皇家海軍最大戰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遠航印太,為國際社會了解這份報告提供了最好的詮釋。

該航母戰鬥群將在未來28周穿過地中海前往紅海,從亞丁灣抵達阿拉伯海,再從印度洋駛向南海,然後北上至西太平洋,最後再返回英國。

作為“全球英國”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遠航印太表明英國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轉折。英國傳統上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橋樑,但這個定位在英國脫歐後已不復存在。因此,英國正在尋找世界事務中的新角色,並以“全球英國”定義了這一點。

二次大戰之後,英國外交政策發生兩次重大調整。第一次在1968年。在嚴重的國際支付危機和殖民體系瓦解的雙重壓力下,當時的英國政府被迫宣布從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所有軍事基地撤離,包括亞洲和海灣地區,這也基本宣告了英國正式放棄在全球範圍內維持英帝國的努力。

當前英國外交調整是對第一次大調整的顛覆和重塑。然而,“全球英國”構想沉溺於重溫帝國舊夢,此次“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遠航便是借盟國和夥伴之力,聯合舉行軍事活動,以達到其復興全球存在的目的。英國在這些地區能恢復1968年前的勢力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報告不顧英國實力衰弱的現實,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設想和計劃。印太是英國此次調整的重點,而與其說英國向印太“傾斜”,不如說英國重返這一地區。英國提出要加入經濟規模嚴重縮水的《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CPTPP),與其他國家商簽按現行條款進行交易的貿易協定,意在彌補脫歐損失,從東亞快速經濟增長中分一杯羹。然而,作為昔日歐盟成員國,英國與其他成員國享有同樣的機會,如果當時未能獲得足夠利益,執念於現在“單幹”會改變這種狀況?這或許是脫離實際的。再者,英國向東方派遣皇家海軍來尋求市場,重演“炮艦外交”的故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英國重返印太的另一層含義是追隨美國的印太戰略,將原本不存在問題的航行自由,蠻橫地指認為受到挑戰,為其橫行自由提供借口,以顯示英國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域外國家不遠萬里跑到南海來耀武揚威,挑動事端,製造緊張,才是南海“軍事化”的根本原因。報告重提處於冬眠狀態50年之久的《五國防衛協定》,旨在將其用作插手南海事務的工具。

報告對中國採取的政策也是不切實際的。報告強調“中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強大”,要“繼續與中國保持積極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同時又聲稱中國“對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構成系統性挑戰”,在涉港、涉疆和南海問題上動作頻頻。英國既想加深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又要堅持本國的價值觀,干涉中國內政,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想法也只是一廂情願的。

此外,報告還包含許多展示全球大國地位的宏大設想,比如:未來四年英國國防預算增加160億英鎊,核儲備將增加到最多260枚核彈頭,比2010年宣布的數字增加40%;英國在2030年之前獲得“科技超級大國”地位,並將“繼續以我們在安全、外交和發展、解決衝突和減貧方面的領導地位而聞名世界”;英國將推出一支新的國家網絡部隊,在太空和網絡戰“新前沿”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等等。

據公開信息披露,本來號稱最多可搭載36架F-35B戰鬥機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最終僅搭載了18架,其中只有8架來自英國皇家海軍,另外10架均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部署。

如同左支右絀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一樣,報告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英國實力下降這一基本事實。由於英國在G7中遭受的新冠疫情經濟打擊最大,加之脫歐引發的對歐盟進出口貿易衝擊,英國國家財政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現在國家債務已經超過2萬億英鎊,約佔GDP的100%,並呈繼續上升的態勢。英國財政捉襟見肘,不但支撐不起航母海外首秀,也負擔不了“全球英國”構想中的大部分承諾。

今年4月,英國政府大幅度削減對外援助,其中包括對也門的人道主義援助,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雙邊援助,對水、衛生和健康項目的資助。現在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冷淡而彆扭,英國脫歐並沒有平息由此引發的種種糾紛,脫歐後遺症依然是橫亘在英歐之間的主要障礙。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巡航印太所暴露的種種衰落跡象,表明英國脫歐後實力和影響進一步削弱和萎縮,“全球英國”構想只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