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前進、倒退、橫向發展2020-02-24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貿易協定已經簽署,但新型冠狀病毒等近期因素使中國難以滿足對它的貿易要求。美中關係並沒有前進,而是在橫向發展。
病毒經濟:謹慎的信心2020-02-22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雖然有冠狀病毒,但如果政策得當,並且成功與國際社會合作,中國經濟很可能在中期內保持穩定增長。
如何打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保衛戰?2020-02-19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對疫情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必須有充分預判和評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適當擴大財政支出,進一步減少企業稅收負擔,最大限度避免供應鏈「斷鏈」風險。
中國銀行貸款的數字化革命2020-02-19
黃益平(Huang Yiping)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很早就認識到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性。而今,在線銀行提供了國家需要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利於經濟增長和創新,也有利於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實現更廣泛的金融包容。
中國抗擊冠狀病毒的經濟戰2020-02-18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政府必須採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供應鏈的中斷,幫助企業度過危機,實行更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冠狀病毒不會削弱中國經濟2020-02-14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定向調整,對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企業提供支持,中國政府仍然能夠確保經濟的強勁復蘇。
美國打壓華為毫無道理2020-02-1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英國約翰遜首相面對美國的誘壓說「不」,至少表明美國打壓華為是沒有道理的,連盟友也難以說服。
「第一階段協議」和技術脫鉤2020-01-30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美技術競爭的後果之一是全球高技術供應鏈的脫鉤,這在短期內會讓所有人付出代價,但長期看實際上對整個世界都有好處。
央行的困境2020-01-23
繆延亮(Miao Yanliang) 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
曾幾何時,凱恩斯學派對短期的關注和新古典學派對長期的關注是可以在更大的同一貨幣政策框架內共存的。然而在一個長期低利率和負利率時代,遊戲規則已經變了。
展望2020: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2020-01-22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預計中國經濟增長6.0%左右,並順利實現兩個「翻一番」和「十三五」規劃的目標。
跳出中美貿易協定看其影響2020-01-21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阻止中美經貿關係因貿易戰進一步惡化將產生三大深遠影響。
- 2019年世界形勢與中國的方位2020-01-13
袁鵬(Yuan P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誰能把握當下,誰將贏得未來。
中美博弈是否迎來拐點2020-01-13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中美問題專家認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簽訂使某種戰略相持出現,但這種均勢是脆弱的。對中美關係走向的評估,專家們的意見分歧較大。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差異為中美談判前景埋隱患2020-01-08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美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表述和措辭不一致,說明在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上雙方尚未達成共識,不確定性依然籠罩着中美關係的前景。
為什麼涼戰有可能比冷戰更糟2020-01-07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美之間正在展開的涼戰遠不如冷戰那麼刻板。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副作用,需要雙方都認識到,在一個互通互連的世界上,加強自身地位的努力如果破壞了全球穩定與活力,就會變成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