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前進、倒退、橫向發展

2020-02-24
微信圖片_20200224173053.jpg

1月15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華盛頓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標誌着中美之間遷延已久的貿易戰暫時休戰。觀察人士對協議是否真正向前邁進一步看法各異。一些人不以為然,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衝突。其他人則認為,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實質性一步,未來一年貿易衝突的降溫,將給經濟注入急需的商業信心。

而真實情況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既說明中美為解決根本性經濟摩擦付出極大努力,也是走向管理貿易的一次倒退。在更龐大的計劃安排下,它只意味着暫時的橫向轉變,為人們帶來一段平靜時光。

特朗普總統宣布協議是“重要的一步,與中國前所未有的一步”。然而,與其他貿易協議相比,這份協議只是輕量級的,它只有86頁,而新的美墨加自貿協定有1800多頁。

然而,該協議確實意味着若干領域有了積極的開始。首先,它有力地承諾中方將打擊竊取美國技術和企業機密的行為。知識產權章節的內容非常全面,詳細列出了承諾和預期後果。它還重申中國為改善知識產權保護和成為創新基地所做的巨大努力。在這裡,技術官僚們創造了雙贏。

其次,協議為華爾街打開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貨幣章節主要是重申中國現有的承諾,不過,中國政府承諾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這給特朗普政府提供了取消中國匯率操縱國認定的機會,也結束了美國財政部的尷尬,使引發不確定性的又一個因素被弱化。

最重要的積極面在於,協議降低了特朗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全球投資者顯然鬆了口氣,1月15日之後全球股市的上漲就說明這一點。雖然我們離貿易戰爆發前供應鏈的那種普遍穩定還相差甚遠,但企業投資決策的風險已經降低了。

不確定性之所以減少,還因為重啟了雙邊對話機制,以及建立了由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和一位中國副總理牽頭新的貿易框架小組。它為兩個經濟大國通過定期雙邊談判解決爭端帶來一線希望。

協議顯然包含了大量積極的內容,但它的平衡,是試圖通過迫使中國結束與美國的貿易不平衡來實現的。正如任何經濟學家都會指出的,這種貿易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兩國有不同的消費和儲蓄模式。未來兩年中國要向美國增購2000億美元的製成品、農產品、能源和服務,這等於是實行管理貿易。

這種預定好的需求增長也許會帶來其他不良後果,主要是會把美國的貿易逆差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這有可能改變貿易模式,產生多重漣漪效應。比如,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的大豆之後,將減少從巴西和阿根廷的進口,其結果是影響這兩個國家的進口需求。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計,中國購買美國進口商品的承諾也許最終使歐盟明年損失約110億美元。

北京似乎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表示,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協定不會傷害其他出口國。與其他中國政府官員一樣,韓正重申中國的承諾不會違背其對世貿組織的義務。

人們越來越擔心,由於中國根本無法兌現承諾,另一場貿易爭端已在醞釀之中(也取決於誰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2020年和2021年,美國對華出口的增長幅度必須達到40%。

因此,分析人士對協議規定的宏大購買目標表示懷疑。它要求中國對自身貿易行為做出重大調整。而隨着致命的冠狀病毒在中國迅速蔓延,北京實現這些目標的能力就更加值得懷疑了。

疫情很可能對消費和工業產生負面影響,並壓低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大豆和能源產品,而這些都是購買承諾中的主要產品。這場危機持續的時間越長,對中國履行承諾能力的損害就越嚴重。

最後,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大部分關稅還在。雖然不再有新關稅是一個好跡象,但剩下來的關稅會繼續影響全球供應鏈。因此,協議的負面結果也是實質性的。

在很大程度上,協議只是讓中美關係出現了橫向發展。最棘手的問題,像中國的產業補貼,以及國企在中國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這些都沒有得到解決。同樣,正在醞釀中的技術戰,尤其是美國竭力限制華為在全球5G基礎建設中發揮作用,也依然沒有擺上檯面。

中國不會屈服於美國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發展模式,特別是國家在制定產業政策方面的作用。如果美方提出要求,關於此類問題的談判很可能再次陷入僵局,使貿易爭端再度升級。無怪雖然有特朗普的聲明,但雙方似乎都不願意開始第二階段談判。就像中國副總理劉鶴在協議簽署後說的,應該把重點放在第一階段協議的實施上。

可想而知,國際貿易商和製造商仍然非常謹慎。中美之間在經濟上必然會出現某種程度的脫鉤,但是雙方都已經意識到,它們必須控制迄今為止貿易戰所造成的傷害。橫向發展總好過爭端突然升級和打一場經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