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全球「危機模式」有何不同2020-03-27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與以往危機只是單純的經濟或金融危機不同,這次危機是複合型的,它與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債危機完全不同。
- 當前形勢下中美如何攜手「抗疫」2020-03-12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李竹韻(Li Zhuyun) 從事醫療投資工作,曾就職諾華製藥美國波士頓公司
公共衛生與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不妨讓防控疫情成為中美合作的「先行者」,使兩國人民真切感受到中美攜手的正面效果,以事實回應「中美合作無益論」。
- 關於新冠病毒的源頭2020-03-10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病毒的起源目前還不清楚,需要專業人員和科學家努力尋找。這種時候把問題政治化,甚至無端指責別人都是不負責任的。
- COVID-19政治化加劇美國的風險2020-03-05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由於特朗普的白宮試圖將病毒疫情政治化,重要的時間已經被浪費,而附帶的損害很可能令政府備受困擾。
- 應對新冠疫情不是一場國際競賽2020-03-04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合作。應摒棄政治的陳規舊念,促進聯合研究,保護至關重要的供應鏈。
- 一個新的全球化願景2020-03-04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當新冠疫情在中國消退,其他國家又發生新的嚴重疫情,外來的入境者可能攜帶病毒,從而使疫情在中國再度暴發。各國邊境應重新要求出示個人健康文件。同時,關鍵的供應鏈必須有備用來源。
- 中國的COVID-19時刻2020-03-02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即使這種病毒被遏制,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競爭、技術破壞、氣候變化、出現新疫情等風險也在逼近。所以,除了處理眼下的危機,中國政府還應準備着手彈性建設的改革。
- 「科學勝於污名」2020-02-21
周建成(James Chau)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
The China Current繼續對COVID-19疫情做特別報道。請前往我們的社交媒體@chinacurrent和我們的網站獲取採訪、視頻和播客。我是周建成。謝謝。
- 世界積極評價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2020-02-19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決心和舉措得到世界各國的支持和讚揚。
- 湖北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的原因2020-02-18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數據大幅上升是由於湖北改變了「確診」定義,為的是與內地其他地區的定義統一,使全國數據具有可比性。
- 疫情之下的中美經貿關係2020-02-13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疫情正給中美兩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帶來不可忽視的壓力。白宮需要更加審慎地評估疫情可能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 「不能忘記疫情中心的衛生工作者」2020-02-12
周建成(James Chau) 中美交流基金會總裁
The China Current主持人周建成就新冠肺炎疫情,隔空採訪了世衛組織辦公廳主任兼助理總幹事施賀德博士。
- 港大教授劉遵義:新冠肺炎疫情最遲3月底基本結束2020-02-11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2003年SARS危機期間,我住在美國。那年3月,根據2002年12月廣東首例SARS被發現以後新確診病例的數量,以及考慮當時所採取的隔離和檢疫措施,我曾預測疫情將在6月份結束。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 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看中美關係2020-02-09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邀專家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後,中美兩國有必要珍惜在經貿談判和抗疫過程中好不容易表現出來的協調合作,鞏固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雙邊關係穩定勢頭。
- 中國反對歐洲碳邊境稅,而非反對氣候變化措施2020-01-08
徐賽蘭(Sara Hsu) 「中國崛起資本預測」CEO
世界需要針對抗擊氣候變化出台一個強有力的多邊解決方案,中國對這一努力的支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