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李竹韻 從事醫療投資工作,曾就職諾華製藥美國波士頓公司

當前形勢下中美如何攜手「抗疫」

2020-03-12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一直在全國範圍內執行嚴格的隔離措施,並派遣全國最傑出醫生團隊支持湖北的防疫抗疫工作,全國人民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努力。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新增病例未出現顯著回升勢頭。但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各州卻出現多例新增確診和死亡病例,隨着數量持續增加,美國醫療體系將面臨嚴峻考驗。美國政府應當同中方合作,齊心協力對抗疫情,兩國攜手合作也將讓雙邊關係變得更加堅韌持久。

配合世衛組織工作

一方面,美國應當借鑒中國應對疫情的經驗,但不照搬中方模式。各國必須遵守世衛組織建議,基於事實和國情提出控制流行病蔓延的判斷和政策,尤其是限制出行和大規模隔離方面。一種新流行病爆發之初,當務之急是啟動國家防備和應對計劃,增加物品儲備能力及服務的可流動性。反應過度,特別是在物資準備不足和民眾不具備醫療知識的情況下,通常會引發醫療和生活用品需求的激增,強硬的限制出行政策若實施不當,更會引發哄搶物資,加劇恐慌蔓延。

為延緩疫情,中國政府下決心採取一系列嚴格的防控政策。相比之下,美國政府目前所沿用的是類似前總統奧巴馬應對2009年H1N1流感的緩和措施,在最小社會影響下,集中社會資源改善物流通道以增加醫療資源儲備和合理分配。這一政策的隱患是對人口流動不加以限制,可能導致病毒更廣泛傳播。世衛組織也認為,中國防疫模式是目前應對疫情最有效的辦法,但這種模式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無法達到同樣效果。

首先,隔離需要動員社會各階層和人員配置到位,充分發動群眾,在短時間內完成社區監管、排查以及正確的宣傳工作。西方國家的所謂“民主”制度意味着複雜的決策流程和較低效的執行力,無法比擬中國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其次,醫用口罩在中國被廣泛用於預防疾病的傳播,而美國根本無法在短期內自主生產或購買足夠的醫用口罩,為避免恐慌蔓延,副總統彭斯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告誡美國民眾沒有必要搶購口罩。

另一方面,各個國家應時刻保持積极參与的態度,任何一方的不作為都是不負責任且沒有遠見的。在美華人醫生共同撰寫了一封致彭斯和衛生部長的公開信——“如何在美國優化對冠狀病毒感染的控制”。在信中,臨床專家提出了在美國優化控制疫情的十項建議,如在大城市中設立定點治療專科醫院或診室,盡量取消各地沒有必要的大型聚集活動等。

忽略真相與來自他國的真誠建議不會給美國帶來奇蹟。美國曾稱中國應該對全球公共衛生負責,那麼現在美國也應該給自己同樣的建議。

醫療等行業層面的合作

第一,中美應該有效互通資源,發揮大國在全球醫療衛生方面的帶頭作用。為應對疫情,中國政府從農曆新年起已在社會各層採取行動,診斷、隔離並治療感染者。核酸檢測試劑盒陸續獲得註冊證書,為避免漏檢,CT影像也被納入檢測方法中。

今年2月,美國Gilead Sciences研發的抗病毒藥物治癒一例美國本土新冠肺炎患者,隨後公司與中方合作,在武漢開展臨床試驗。目前入組的761例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接受治療和治療隨訪。2月底,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宣布成功研製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人體疫苗,並已將第一批疫苗送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開啟安全性臨床試驗。同樣來自Moderna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藥物研發平台大大縮短了藥物早期研發成本和時間。目前這些製藥研究成果都在臨床試驗的申報和進行中。

第二,中美雙方不僅應在藥物和疫苗的研發與臨床試驗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就目前形勢看,還需要加強醫療產品紐帶。除了暫時緊缺的防護服和口罩外,新型冠狀病毒爆發還暴露出一些醫療診斷和治療的問題與短缺。臨床使用的核酸診斷試劑盒的靈敏度和檢測限有待提高,目前方法要求標誌物在體內累積到一定量才能被檢測出來,這時病人病情已經發展,表現出其他癥狀,若有更靈敏的方法避免診斷假陰性,則能有效篩查及判斷疑似病例,儘早隔離和採取措施。

與其他公共衛生問題類似,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是高效解決流行病的基本前提。

政府層面的合作

美國首先應當營造更好的中美合作氛圍,停止製造不和諧噪音。特朗普在此前的國情咨文中曾兩次提到中國,強調美國正在與中國政府協調並緊密合作抗疫。然而,美方近期的所作所為仍未展現出與中國合作的誠意,美國政府和國會反而毫不收斂繼續加大對華打擊力度。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將美國防疫不力怪罪在中國頭上,稱中國提供的不完善數據讓美國陷入困境,釋放出與特朗普矛盾的混亂信號。這些行為毒化了兩國合作的政治氛圍。

公共衛生與兩國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不妨讓防控疫情成為中美合作的“先行者”,讓兩國人民真切感受到中美攜手的正面效果,以事實回應“中美合作無益論”。正如奧巴馬總統任內中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中美合作的亮點一樣,美國政客應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與決心與中國攜手應對此次疫情,強硬打壓、無端指責不僅無益於美國自身抗疫,也不利於中美關係和兩國人民的福祉。

中美兩國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全球供應鏈的緊密聯繫。因為疫情,中國工廠臨時關閉,運輸航線中斷,這些已經影響了製造業原料及加工上下游。目前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報告出現感染病例,預計供應鏈仍將受阻及放緩。特別在醫療和製藥領域,美國政府問責局的報告指出,美國80%的原料葯都是從外國進口,尤其是許多關鍵的抗生素和退燒藥,而中國是一些重要藥物活性成分的最大甚至唯一的全球供應國。

在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各國和企業將會意識到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意義,也會更深體會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近年來中美貿易戰下的關稅和報復性關稅也使得跨國企業反思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美國政府與企業應當採取積極合作的態度參與產業鏈的多元化重組部署,而不是將他國拒之門外。美國應當意識到,中美兩國未來還將面臨一系列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獨善其身。美國聲稱“美國優先”不是孤立主義,那麼,美國就應當避免產業鏈去中國化或與中國脫鉤,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全球繁榮與穩定。